文/邱羿慈 編輯/彭冠綾‧朱珆萱
「鹽」雖然是最平凡的滋味,卻是每道菜中不可欠缺的調味料,既可提味又可防腐,就像鹽光社會福利協會中師母的愛,一個母親單純希望孩子走上正途,在孩子的人生中調味,保存生命中的美好,「光」是協會對孩子的期望,讓他們成為照亮家庭的小太陽,透過學習翻轉人生中的逆境,鹽光社會福利協會陪伴孩子走過生命的點點滴滴。
牧師夫婦起心動念,創建家園從零開始
彰化芬園鄉是人人口中的偏鄉,雖然地理位置鄰近彰化、草屯、南投地區,卻成為「三不管」地帶,資源相對落後,隨著日益嚴重的城鄉差距,當地工作機會少,青壯年人口大量外流,隔代教養、新移民、單親家庭和經濟弱勢等高風險家庭,已是常見的家庭型態。
起初,李子微和丈夫史培勳來到芬園時,巧遇一群青少年,在聊天過程中發覺他們大部分沒吃早餐且缺乏大人陪伴,身為牧師的他們在碩士畢業後,原本可以選擇機構完整、資源相較豐富的台北、北斗或永靖傳教,但恰巧得知芬園剛關閉三處教會服務據點,導致缺乏孩童的社福機構。鹽光社會福利協會李子微執行長不忍孩子們少了大人關懷,而選擇輟學、加入幫派或是流連不良場所,因而萌生創立免費課輔班的念頭,毅然選擇物資相對不足的芬園,一切從零開始。
鹽光社會福利協會成立初期並不順利,一開始找了間廢棄醫院,牆壁斑駁,偶爾還會漏水,大夥們將它重新粉刷,成了課輔班的教室,但是當地居民不熟悉協會工作,對外地人也有些許的排他,甚至對於協會大動作的改變,保持著觀望態度。一開始由於「芬園主恩靈糧堂」與協會的招牌掛在一起,顏色又不太醒目,當地長者認識的文字不多,誤把靈糧堂中間的字簡化,把協會誤當成殯葬業,鬧了不少笑話,經過志工們一次次的宣傳,並且與學校合作,積極透過家庭訪視,找出真正需要幫助的家庭,漸漸獲得認同,協會才步上軌道。
協會服務對象多為社會邊緣戶,何謂邊緣戶?邊緣戶是一群處於社會邊緣的弱勢家庭,與中低收入戶不同,有的礙於家族共有財產,明明生活困苦,卻因不符合資格,而無法接受政府補助;有些是家長打零時工,常常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孩子更是無人看管;或是雙親離異、失業或發生意外,暫時不足以維持正常生活機能,也有許多是家中長輩長期臥病在床,需要負擔沉重醫療費,小小年紀為生活四處奔波,無心學習,皆是執行長口中所說的「邊緣戶」。但鹽光並非只幫助孩童,而是透過課後輔導與陪伴,將正確品格觀念灌輸給孩子們,進而幫助家庭,因為孩子是家庭中最容易接受新知,但他們的感受卻也最容易被忽視,成長只有一次,家長的疏忽恐造成永久傷害。
憑藉一股熱血,一肩扛起家的重擔
「鹽光」可謂學童們的第二個家,現任鹽光執行長李子微是孩子們口中的師母,她像媽媽一樣有著扛起一家重擔的韌性,張開雙臂為孩子遮風擋雨,免於外界侵擾,她滿足的笑著,訴說自己比起媽媽更喜歡師母這個稱呼。一直以來史培勳牧師肩負執行長的使命,師母則輔佐執行長且陪伴孩子,夫妻倆總是為了募款忙得焦頭爛額,也積勞成疾,原先擔任執行長的史培勳牧師目前在家休養,因此師母扛起了家的重擔,繼續為募款努力。
協會經費多用於陪讀班導師薪水、租金、水電費、管理、總務費用及勸募活動等支出,常有人疑惑為什麼協會不任用志工導師,如此一來便可節省開支,事實上機構服務對象多來自創傷家庭,每一次志工老師的離開,對孩子都是二次傷害,所以堅持聘用專職導師,並且尊重每個人的信仰,即使牧師夫妻為基督徒,也不改執行長唯才是用的作風,師母自嘲說:「我就連電腦都用不好,意外當上執行長全憑滿腔熱血,沒有比別人厲害,也不害怕別人比我強,我只要知道怎麼用人,知道什麼對孩子最好,那就夠了。」
2020年鹽光努力推動「為偏鄉弱勢孩童點一盞燈」計畫,預計服務芬園55位弱勢兒童,共41戶弱勢家庭,預計一年約可幫助10,000名弱勢家庭子女,師母期望這盞燈可以持續閃亮著,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尋一線曙光。即便在心有餘力的情況下,也不急著推動其他計畫,而是做好眼前的事,並且著重彼此關係的連結,互相陪伴相愛。其實在師母心中一直有著一個遺憾,就是還來不及陪伴自己的孩子長大,同樣有著三個孩子的師母,因過去太過忙碌,導致忽略了自己的孩子,三個孩子甚至曾經希望媽媽放棄鹽光,回來當自己獨有的母親。但現在孩子漸漸長大,也看著父母親對於這些孩子如此的關愛,開始幫忙照顧比自己年紀更小的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告訴母親自己也漸漸懂事的事實。
助人與被幫助是雙向交流
創立協會至今,有許多感人及深刻的故事,師母回憶起,過去曾有位單親爸爸獨自扶養兩個女兒,他因工作時機器操作不慎而失去了一隻手臂,僅存的一隻手也失去了手掌,讓原本困窘的家計更是雪上加霜,在女兒生日當晚,這位爸爸用辛苦所賺的薪水買了一個八吋的蛋糕為女兒慶生,女兒原本想將生日的喜悅分享給鹽光的大家,不料遇上颱風侵擾,李子微這時正在清理被颱風浸濕的辦公室,老舊的房舍不時滲漏著小雨,一陣慌亂的門鈴聲止住她工作的雙手,小女孩的父親站在她眼前,手裡挽著塑膠袋,好似包裹著什麼,即使身穿雨衣仍舊抵擋不了暴雨的侵襲,臉龐沾染雨水不斷滑落,全身濕透的他卻極力護著塑膠袋裡的東西,原來,裡頭裝的是女兒想分享的蛋糕,女孩的父親小心的遞過蛋糕,看著蛋糕李子微感動不已,她說:「這塊蛋糕一點也不馬虎,是仔細用刀切成一半,看得出深怕破壞原本的完整,若不是把鹽光的大家當成家人照顧,是不可能有這樣的用心。」
長久以來不求回報的付出,只希望孩子們能安全無虞的長大,孩子純樸、率真,好奇外面的世界在所難免,一旦受到誘惑恐掉入無底深淵,執行長不願孩子們走上冤枉路,經常辦理反毒、反霸凌、反家暴、兩性教育、職涯及各種品格講座,要孩子們懂得拒絕誘惑也保護他人。孩子們平時喜歡圍在李子微身邊分享學習經過,她也總是開心地當起聽眾,有次剛上完反毒講座,學校裡有學生邀請鹽光的孩子吸食K他命,這位小男孩認真地對同學們說:「不行喔,吃K他命要包尿布。」因此挽救無數同學的生命,這讓李子微很欣慰。
「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李子微深信,在別人有需要時,無私的付出,眼看著孩子與家長有所改變,從接受幫助到樂於分享,這份心靈上的富足,是她從未想過的收穫,相信時間久了,孩子們也默默付出,為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愛也會散播至世界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