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盡全部的力量 成為身心障礙者最幸福的堡壘

文字:吳旻容  / 編輯:蔡咏倪

緩慢的語速、不太靈活的肢體配上永遠不變的熱切微笑,這是智能障礙者在工作時給人的第一印象。在社會上,這一群看似樂觀的憨兒他們的成長過程其實比一般人來的辛苦許多,甚至是他們的家人也經常得在手無資源的情況下陪伴憨兒長大,於是同為身心障礙者家屬的胡明珠女士決定在105年退休後,和他的另一伴江長仁先生共同創立幸福社會福利基金會,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這些身心障礙者,當他們最有力的後盾。 

創辦人明珠媽媽(右)與江爸爸(左)

「在我有生之年,希望能竭盡所能幫助他們」 

周遭的人都親切得稱胡明珠女士為「明珠媽媽」,在他們眼裡明珠媽媽是一位平凡,但卻願意用自己微小的力量為憨兒創造不凡,無私奉獻的一個人。明珠媽媽和江先生在身心障礙者相關機構服務了將近20年,看過許多個案,在這之中發現了社會上智能障礙者的照護機構是供不應求,同樣身為家屬,他們也了解照護這條路上有多少的無助及辛酸。於是在105年退休後,拋下享受輕鬆生活的機會,兩夫妻決定攜手創辦幸福基金會提供多元服務,即便本身沒有強大背景及財力,仍毅然決然給予憨兒及家屬最大的支持,他們在心中立下一個目標,希望讓憨兒在生命中每個階段遇到困難時,都可以在幸福基金會找到答案。 

家園的建造 一磚一瓦都靠自己來 

幸福基金會最重要的一項工程-幸福家園,耗時三年終於在今年完工,基金會的主任和我們提到,建造這棟四層樓坪數高達九百坪的照護家園過程非常不容易。在最一開始的時候,明珠媽媽就像是個「工頭」的角色,發包工程、挑選磚瓦的材質、決定房屋裡的材料和衛浴設備,甚至繁瑣的土地變更過程都靠自己去完成,和江爸爸沒日沒夜得處理各種大小事。

隨著建造時間越長,加上對身心障礙照顧品質的要求,他們才發現需要的資金遠超過原本的想像,建築法規的更替又把困難往上推了一級,面對這些難關其實明珠媽媽也曾有過放棄得念頭,但只要一想到有很多家長及憨兒需要這個家,再辛苦她還是願意堅持下去,於是明珠媽媽找了材料贊助商,也公告募款資訊希望能借助更多人的力量撐起這個家。「最令明珠媽媽感動的是,臺灣有這麼多有愛心的人願意相信我們,看到訊息後在建造中就開始定期捐款,成果都還沒出來就投注資金到這裡」基金會主任說,在這之後也陸續募得洗衣機、電風扇等各種家具,還有人看見門口掛的募資布條後發動團體號召,聚集更多的人捐贈物資,對於明珠媽媽和整個幸福基金會來說,這群人的愛心給了他們更大的力量及信心去完成這項浩大的任務。 

家屬苦等三年 住宿家園終於落成

不只是照顧│給憨兒在社會上立足的機會 

明珠媽媽創立的最初目標是給憨兒一個溫暖的家,而後來決定成立基金會是希望能提供更多元的服務,不只是給身心障礙者一座堡壘,還要交給他們技能,讓他們出了這裡之後能到社會上自食其力,在屬於自己的舞台發光發熱,讓外界發現原來「一般人可以做到的,這群憨兒也可以」。基金會的社工有提到,友愛家園除了能容納最多八十位身心障礙者入住之外,也有規畫教室空間,讓不需要全日住宿的憨兒能白天到這裡參與職業培訓課程,晚上享受家庭時光。基金會期望之後能成立屬於身心障礙者的社會企業,像是咖啡廳、清潔工作隊、園藝隊等,除了給憨兒工作機會,讓他們探尋生命意義之外,更希望讓這裡不只是靠募款募資的方式撐下去,而是能透過身心障礙者自己的力量,讓這處溫暖他們的地方永續的存在。 

條照護的荊棘路上 永遠有我們守護著 

沒有親身照顧過身心障礙者難以體會家屬的辛酸,很多人沒有勇氣尋求幫助,甚至想把所有無助鎖在家中,但這樣的情況不只是讓憨兒無法獲得有效的照護,更放大了家人的痛楚。明珠媽媽看見了眾多的需求,決定和江爸爸把所有餘力投入基金會,流再多汗也要為憨兒蓋好溫暖且能讓他們成長的家園。幸福基金會期許能成為一個既專業又有系統規劃的機構,對身心障礙者來說是個庇護所,也能讓他們成長,發揮自我潛能。不只憨兒,家屬也能藉助基金會的服務提升照護知識並獲得喘息空間,像是透過家庭工作坊分享照護心聲抒發壓力,或是參與親子旅遊補足平時沒有時間規劃的天倫之樂。在這裡,成長的不只是身心障礙者還有他們的家人,能夠看著憨兒家庭共同往人生道路邁進就是明珠媽媽和江爸爸最欣慰的事。 

創辦人江爸爸 推著智能障礙的妹妹

身心障礙者的生命歷程比我們多了很多挑戰,除了要克服生理上的不便以外,面對外界誤解的眼光更加深了心理上的負擔。其實這群憨兒和我們同樣願意為了自己的未來付出,社會給他們溫暖及支持絕對是最有力的強心針,讓憨兒及他們的親人有更多勇氣征服生命上的所有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