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李佳殷 /編審:詹尹州
這幾日,台灣發生了一件震驚文壇的社會新聞,一位高中曾獲得學測滿級分、獲得媒體報導的天才美女作家在家身亡的消息。
若是意外身故消息本身並不驚人,但驚人的是,身亡的美女作家在今年2月才剛出版她人生的第一本新書,以獨特動人文筆採靠近受侵害者視角寫下關於「小女孩被性侵」的小說;書的體裁雖是小說,但實際內容卻是改編自真人真事,而當事者就是她自己。
隨著各方揣測與言說,作家父母甚至必須出面澄清,自己優秀的寶貝女兒並不是擁有良好身家背景與天分卻無端苦於憂鬱症尋短,是基於年少時期一段被補習班老師誘姦傷害的陰霾,才致使她人生日後9年的日子荏然、憂鬱常常糾纏她的時光。
過去,台灣精神醫學會官網曾指出專業看法「認為每個悲劇後面,都有著求援的聲音」,當習慣將所有的人事物以粗糙簡便方式訂定標籤與歸類後,將漸漸地只能看到事件的表面,「確診為精神疾病後才為其心理健康找尋出路,這樣也無怪乎這些心理健康的高風險族群的健康需求會被忽略,進入惡性的循環導致悲劇的發生。」
而另一個同樣是兒時受到性侵的男性陳姓作者,也在去年出版《不再沉默》一書,勇敢地直視自己年幼時被性侵的痛:「我決定要面對這些黑暗的回憶。我要站在我成長的土地上,擊敗我的過去。無論它多恐怖、多荒謬、多不堪,我要凝視著它,正面迎戰它。」
書中諸多描寫那些小孩子理智上不知道對與不對,只感覺被無理與不珍惜的對待法下,無法言繪但心有傷感的思緒迷霧。
人生曾被烙印過傷痕的小孩,長大後透過出書、寫作、揭開,是一種自我願意接納自己人生的表示,也同時透過更有意義的傷痛分享,讓更多可能同樣經歷類似事情卻獨自忍受躲在陰暗角落的同類可以療傷。
目前台灣醫療院所雖有設置兒童精神科類的門診,然對內心安寧重要程度的認知若相對不足,儘管表面能給藥用藥,但缺乏心靈本質上的照顧,仍注定會有許多孩童的生命只能困於「病兆」後的醫療,而無法防微杜漸。
社團法人世界和平會為少數能切中此項認知並實際著手於這方面關懷服務的單位,深信「世界和平源自於內心的和平,內心和平奠基於兒童時期」,以此宗旨下致力於關心兒童心靈的守護。
近年來又由於生活、經濟壓力趨大,社會單親、隔代教養、兒童受暴、父母攜子自殺、新移民等難題增多,開始全力推動「貧弱與危機家庭兒童救助活動」服務理念。
以第一層級滿足生理物質、第二層級注重心理精神、第三層級講求正向的成就輔導, 92年起就常每年獲得全國性評鑑獎項;也陸續受各級政府交辦不少兒童少年福利服務。
最近一次世界和平會鑒於母親節到來,顧念因各種因素而缺虧的孩子成長過程所需要的重要情感滿足,便幫忙籌募母親節蛋糕,讓孩子的人生不至於因不克抗力的因素而感到灰心、徬徨;仍能有滿足的記憶相隨、使他們長大所需的土壤養分受到滋潤,未來人生的路上也不至於因心靈空孤、韌度不足而絆跌!
事實上,精神安寧與內在情感的重要,在現今台灣社會的成熟度來說,仍被多數人不重視。鮮少人認知當我們在安眠藥整年用量排行逐年躍升的同時,背後正象徵心靈的飢渴。
尤其,在兒童與青少年發育時期,一個人所遇到的環境人事物,間接直接的影響他對世界、甚至是對自己的看法,而此價值觀也深深將影響他的思考選擇,甚至可以說是命運;這類性格理論在世界成熟的心理學中也已被證實。
故,內在情感與精神安寧不是二分法,歸類於快樂或不快樂,別理他就會好。
以大人來說,一段走不出的回憶,就像陰天,都感覺的到症候群;何況一個孩子在自我長成的階段,若遇見理性認知難以招架的遭遇,生命常處於幽暗潮濕的氣候,心靈也會有如發霉般,無論日後正面美好的事物再怎麼樣洗刷,那個「不陽光」的自己、曾失去過「珍貴事物」的自己,感到「缺損形象」的自己…都還在記憶深處深深伴隨新生自己的存在。
而影子何時潰堤、湧發、以至於氾濫成災?人不得而知。
故,當下次遇見一個生命或個體出問題的時候,不要輕易的說:「沒事的,想開就好。」要懂得介入支持並提供關懷性的溫暖,才是對充滿感受與感情的細緻生命所表態「你值得幸福」的心靈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