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陳家緣/編輯:林于涵
攤位上,一包包的手工餅乾、切片果乾,都是身心障礙的孩子們,在教保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努力學習而親手製成的。雖然我沒能親眼看見孩子們手作點心和販賣的樣子,但光從攤位擺放的商品和照片,就能想見他們的努力。以前我曾在美術館的工作坊帶過一些身心障礙的孩子做勞作,他們確實需要花費一番心力學習,但只要有人從旁協助,就能慢慢進步,並且獲得成就感,展開笑顏。
一般人對自閉症的想像就是不太講話,在某方面會有自己的專長,但那可能是屬於智商較高的「高功能自閉症」。聽完教保組長柯素娟老師的描述,我才知道,其實一般自閉症的孩子,不僅是在「溝通」能力上,「認知」能力也同樣受限制。這些孩子之中,在高中職畢業後,能力還不足以進入庇護工場或支持性就業服務系統,又不願選擇成人日間照顧機構的,就會到身心障礙者社區日間作業設施(小作所)先來進行技能培養。這就是「星兒工坊」的誕生。
現在桃園市自閉症協進會總共有四個工坊,分別為位於桃園區的龍鳳工坊、中壢區的中平工坊、蘆竹區的蘆竹工坊及平鎮區的平鎮工坊。技能培養的過程中,做出來的產品會在工坊的附近,由教保老師帶著幾位孩子在路邊販售。讓我想到時常聽到的「大哥哥、大姊姊,愛心手工餅乾,每包……」的叫賣聲,而其實叫賣也是為了提昇他們人際互動能力之一部份。每個工坊的產品,依照孩子的能力,和工坊所在的社區性會有些許的不同。例如,會切水果的話,可能就做果乾;如果能夠桿麵團,就可以做麵條。
訓練的時間至少需要一年以上,所需要學習的工作技能,包含很多不同面向,其實沒有一定的年限,端看孩子的情況。有的孩子認知能力比較強、吸收能力比較好,幾個月就學會做一件東西,但有些孩子卻可能需要一年、甚至兩年,才會進步一點點、一點點。不同於庇護工場要求效能及產量,在小作所,著重的是技能和態度。技能的提升、能否準時上下班、如期完成工作,這些都在評估的範圍內,如果孩子的狀況足以到外就業的話,協進會將轉介支持性就業服務員,來幫他們媒合適合的工作。而除了工作上的培訓,工坊也會安排他們做一些文康休閒活動,像是玩玩遊戲、出外踏青等等,讓他們快樂成長,學習和同儕相處。
在這麼多孩子裡面,令柯素娟組長印象比較深刻的例子是,有個女孩剛進來的時候,還非常害羞,都自己一個人做事,不與人互動、交談,但兩三年後,她已經可以跟其他孩子一起做餅乾,聊天、交流。星兒工坊的生活,讓她產生很大的改變。她欣慰地說:「可見孩子們的進步空間其實很大,星兒工坊可以幫助他們提升到不錯的階段。」
最後柯組長呼籲,「這幾年除了我們,還有很多單位,也都漸漸有小作所的形式在發展,而小作所的孩子們也都很努力,希望自己可以達到要求,更希望努力的成果能被看見。盼望社會大眾可以多多支持這些單純又可愛的孩子,有你們的協助與支持,他們往外踏出一步的機會就更大,自信心更高。」
自閉症的孩子就像一顆一顆的小星星,耐心栽培也能閃閃發亮。下一次,如果看到他們在路邊販售商品,記得向他們購買,多給他們鼓勵和機會,不要吝嗇於你的笑容和銅板,細細品嚐他們親手製作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