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直播教中文、籌辦協會匯集資源 新住民事務推動者

報導:李盈蒨/編輯:林于涵

「不管回越南或留在台灣,我都希望幫助更多的人」今年33歲的越南籍新住民阮越娥2008年來台求學,原本按照計畫希望努力學習中文、完成大學學業後就返國發展,沒想到後來嫁了臺灣人,在這塊土地上成家生子。靠著對新住民的關懷,自己當老師教中文、為教導新住民一技之長進修美容專業,宛如「新住民事務推動者」。

越娥來臺後才開始學習中文,在台灣生活九年的時間不算長,但講話時的語法、音調已經十分接近臺灣人。對她來說,語言的差異從來都不成問題,因為她「肯學習」。

(來自越南的越娥/攝影:林于涵)

跨國語言優勢 成為中越貿易橋樑

憑藉中、英、越文三國語言能力的優勢,越娥畢業後即投入職場,曾擔任仲介公司翻譯、長榮航空地勤,儘管婚後為了照顧小孩,轉入貿易公司當行政,仍善用自己的語言溝通能力,除了協助公司對越南貿易事宜外,更自己開發越南客戶,意外成為臺、越兩國之間的貿易橋樑。

有趣的是,阮越娥還曾當過「直播主」,利用個人臉書進行線上中文教學,每週兩次1小時的直播,成為東南亞移工們最便利的學習管道,不用再苦思去哪裡學、或由於溝通障礙學了不道地的中文。

關注新住民需求 投入美容工作行列

同為新住民的越娥,隨時關注著東南亞姊妹們或移工們的需求,有時透過網路社群聆聽他們的聲音,有時則在真實互動中瞭解他們的處境,很多時候只是聊天中聽到某個姊妹跟她說了什麼話,就久久放在心上,思忖著如何幫忙解決。

她也接觸過很多透過仲介來臺的新住民姊妹,「很多人婚姻並不是那麼幸福,又因為學歷不高,只能從事勞務性工作;但如果是時下流行的美甲、彩妝,姊妹們不僅容易上手,又能兼顧家庭生活,應該是更適合的工作」,於是她開始進修、考證照,率先投入美容工作的行列,為了幫助新住民姊妹學習一技之長,進而開設個人工作室。

(越娥在談話中不自覺地流露出對新住民的關懷/攝影:林于涵)

整合資源 規劃「新移民微創學習協會」

個人工作室就像是新住民的資源中介站,以新住民為對象,提供美容、中文、越文等課程教學服務,原本成立工作室只是越娥出於對新住民的關懷,沒想到朋友的一句話「何不成立協會,將資源串聯?」給她帶來其它想像:「成立協會提供職業培訓,讓婚姻移民或移工在此學會一技之長,學成後再指導其它學員」,她也樂觀預見,「有些產業在越南還沒有市場,學了技術後回國正好創業」。

「新移民微創學習協會」計畫一提出就受到支持,許多工作室的學員紛紛表示要加入協會成為講師。越娥認為,以前開工作室只是以個人力量幫助新住民,但力量、資源畢竟有限,未來若協會成立,有機會讓新住民被更多人看見。不過,目前除了師資已經齊備,資金還是一大問題,盼能進一步到位。

「當初如果沒有留在台灣,可能畢業後不是到英國深造、就是回越南工作,以我的語言能力應該都有不錯的發展」,越娥坦言,留在臺灣其實並非年輕時的人生選項,雖然最後無法回國有點可惜,但對於這個決定她未曾後悔,因為「不管留在臺灣或回越南,我的夢想是希望幫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