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蘭嶼,實現傳統與文明交織的大同社會—蘭恩文教基金會

文/張妤菡‧黃郁清‧周欣凝‧許舒涵 (公益傳播大使)

深耕蘭嶼四十餘年,攜手族人對抗文明的潮流衝擊 

初踏上蘭嶼,放眼望去是翠綠的山巒,碧藍的海面,熱情洋溢的達悟族人在烈陽下揮灑汗水,與來往的旅客熱絡地寒暄,但其實在這片美好的背後,隨著當今全球化的衝擊,加上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正引領著主流文化侵蝕這座遺世獨立的美麗島嶼,造成達悟族傳統文化的日漸流失。 

蘭恩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林茂安先生有感於此,在與數十位志同道合的夥伴的協助下,成立了蘭恩文教,至今已於蘭嶼當地深耕四十餘年。透過本次的實地走訪,讓我們見證蘭恩即使數度經歷經費不足、資源短缺的問題,依舊為守護達悟文化而與達悟族人攜手堅守當地而努力。從幼兒園的創建到老人長照中心的打造,蘭恩希望實現一個「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終」的環境的願景,始終如一。 

幼稚園點心時間。

蘭恩幼兒園悉心澆灌傳統與知識的肥料,只為培育一株株待萌芽的種子 

踏入蘭恩幼兒園,觸目所及的,是並不寬敞的教學環境,以一片木質地板為中心,一間活動室和小教室,組成了來到蘭恩學習的孩童們的上課環境。在採訪過程中,我們好奇地詢問老師,來蘭恩就讀是否有任何資格限制,老師說:「只有年齡是唯一的限制。」並露出了一個略帶無奈的笑容。原來蘭恩幼兒園的建立,就是為了讓所有孩子在適齡階段都能獲得適當的教育,也因此不論孩子是否存在任何身心或智能上的障礙,也不會拒於門外。然而由於教室數量不足,讓他們只能選擇設立名額的限制,讓年紀四到五歲左右的孩童來此就讀。 

蘭恩幼稚園授課大綱海報。

聽著老師娓娓道來蘭恩的過往,我們才知道,眼前所見的這些建築物,都是當初那那些有著共同理念的人們,包含當時還懷有身孕的老師,帶著一群孩童在台灣本島進行環島募款而有的成果。原來老師當初從花蓮保姆學校畢業,在蘭嶼與台灣本島兩地輾轉,而後被因緣際會聽聞老師曾有教書經驗的林茂安先生找到,在得知其想打造一個合適孩童的學習環境的願景後,才因此重回蘭嶼任教,至今已為蘭恩服務長達三、四十年。

我們造訪蘭恩幼兒園的時候,適逢他們的結業式大掃除,看著孩子們拿著各自的小抹布打掃教室環境的認真模樣,從旁記錄下他們毫無芥蒂地與組員們笑鬧的側顏,純粹的笑容著實令人為之動容。 

其實,蘭恩幼兒園是蘭恩文教基金會創辦後所成立的第一個機構,創辦人林茂安先生有感於蘭嶼當地的孩子因為父母工作繁忙而導致疏於照顧的狀況而決定創建。一直以來,路途上曾幾經波折險阻,但幼兒園始終秉持著要為孩子提供一個溫馨合適的學習環境,並致力於族語教育的傳承以及建立文化認同的教學理念而持續努力。 

老師告訴我們,蘭嶼屬於外島,地處偏僻,造成生活資源本身就較為貧瘠稀缺,也相對造成蘭嶼當地大量年輕族群的外移而導致本土文化的快速流失,但是他們並不願意因此就放棄這群達悟孩子們的教育,自從回到蘭嶼後幾乎未曾離開,甚至在退休後為了推動族語教學而選擇再次回來任教,這份用心良苦,實在令人敬佩。 

正在幫婆婆量血壓的志工阿姨。 

蘭恩長照服務 用心守護達悟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 

對每一個民族、文化而言,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不會是歷史悠久的器具或建築,而是在這個文化體系之下成長茁壯的人們。他們說著族裡的母語,過著傳統的生活,所有的部落歷史都刻印在他們每一寸肌膚之下,不斷地蔓延到心底。當一個文化不再有以他生活的人們存在,就算是名存實亡了。因此,關懷部落的長者,讓他們得以平安健康地把傳統傳承下去是極其重要的。 

在蘭嶼這座美麗的海島上生存的達悟族數量已越來越少,多數年輕人選擇到台灣本島求學、謀職,雖然仍有留在島上從事觀光或農漁牧業的族人,但相較之下還是少數。而在這些離去的青壯年背後,有著一群年邁的部落長輩。長輩們多半得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其中有許多老人因為行動不便而鮮少出門,身上有病痛也很難有錢、有體力去就醫。他們心裡有滿滿的對生活的無奈和對子孫的思念,但為了不打擾遠在他鄉打拚的兒女,部落老人們只得把病痛都吞下肚,祈求政府能多給他們一些救助。 

來長照站的婆婆。

有鑑於此,蘭恩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林茂安先生設立了長照服務系統,除了請社工定期做家庭探訪,也有送餐服務和日常照護。每天早上,蘭恩長照接駁車會到長輩家裡去接他們到園區「上課」。這些長輩大多是70到100歲的婆婆,他們雖然身上難免有些不適,仍對生活抱持著樂觀的態度,每天準時起床到園區報到。來到園區的第一件事是量血壓,透過一些基礎醫療服務,每天登記婆婆們的身體狀況,來確保他們的健康。若有即刻的病痛,基金會也會帶他們去衛生所或搭船到台東就醫。量完血壓後,園區的社工和志工阿姨會為婆婆們準備一些小活動,例如編織課程或一些益智互動遊戲,讓婆婆們動動腦袋,也讓他們的生活更加多采多姿。社工阿姨說,現在達悟族的年輕人很多都不太會講族語了,沒辦法和老人們溝通很難了解他們的生活需求。為了讓長輩能無憂無慮度過晚年生活,她呼籲族裡的青壯年返鄉來為傳統盡一份心力。像她自己就是嫁到了台灣,退休之後便希望能回蘭嶼照顧部落長者,於是在五十歲這一年重返課堂,修習社工學程後回到家鄉服務。阿姨的故事令人深深感動,願意放下一切回來家鄉服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感謝蘭恩文教和社工、志工們,部落長輩才得以平安快樂的生活。 

社工阿姨一起去家訪的老夫婦。

在達悟精神的底蘊上,為小島的種子澆灌文化與創意的養分 

蘭嶼的天空和海洋都是清澈的藍,美得令人流連忘返。雖是遺世獨立的小島,這片土地仍承載了許多小小的夢想和故事,無論是同時說著中文和族語的達悟族小孩、充滿智慧的部落長者,還是默默在島上耕耘、付出的人們,他們都是蘭嶼的寶藏,是達悟族最珍貴的文化資產。「在海邊,在山腳,在夕陽下,在達悟精神的底蘊上,為小島的種子,澆灌文化與創意的養分。」這是蘭恩文教基金會在其官網上寫下的理念與展望。蘭恩的執行團隊就是在島上耕耘的那群人,他們不辭辛勞的彎著身子,為每一顆充滿希望的文化種子,注入養分。 

蘭恩文教基金會發行的蘭嶼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