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拾夢想│看《垃圾男孩》揭露國家機器的腐敗內幕

文字:黃亭維 / 編審:蔡咏倪

改編自2010年原著小說《垃圾男孩》的英國劇情片,描述著貧民窟的三名小男孩在拾荒時撿到了一個皮夾,原本只是單純的尋寶之旅,意外尋出了巴西深根已久的黑暗議題。 


資本主義所延伸出的貪腐

巴西的貧民窟讓人震撼,民生垃圾遍地堆積,宛如一座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垃圾山,但在生活其中的人眼裡卻是依以維生的寶藏。對照海灘住宅區,資本主義的大家雖說生活過的光鮮亮麗,比起貧民窟的人們卻缺乏了那些純真及坦率。或許在資本主義的生活體制下,比較不會發生以下的這種故事吧,現今的我們不也跟片中住在高級住宅區的人們一樣,為了穩定的生活放棄去做對的事情,無法像拉斐爾他們,純粹的因為這是對的事情而如此堅持著。

可怕的不是資本主義

電影中演到孩子們規劃去拿聖經那段的前置籌備情節,尤其讓我感觸良多,雖說計畫總趕不上變化的道理人盡皆知,但不免還是為每一幕被警察追逐的場景捏一把冷汗,同時也因為他們仰賴直覺的行動也讓觀影感受從單一層次的緊張,擴張出更趣味更柔軟的一面。戲中將警察的塑成反派角色形塑的非常成功,那種不受世俗規範約束的形象深刻到,讓觀影者在觀看每個殘暴的片段時,甚至都不會心生懷疑,人民保母也會做出這種事情嗎?長期沉浸在異常的對待之中,漸漸喪失了辨別是非的能力,連質疑的念頭都失去了,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而資本主義和警察的連結也可以拿出來討論,《垃圾男孩》在描述警察為反派角色時,這樣貪官、壓制性的管制也算是另類的滋長了資本主義,電影中的確把意識形態的不同演得很生動,讓觀眾在欣賞電影的同時,忍不住也會思考現今的台灣是否也沉浸在這樣歪斜的資本主義中?

人心才是最可怕的

電影中把政府的貪腐演得活靈活現,例如電影中的未受過正規教育,從未離開過舒適圈,亦沒接觸過人性險惡的拉斐爾、加多和老鼠,在意外間捲入政府及警察的腐敗中,由《垃圾男孩》看他們怎麼用率真去面對具有城府的所有敵人,進而反思在台灣的環境下我們是否可以經由這樣的反例去督促自己,有沒有機會可以為台灣的貪腐做一些自身能改變的事?

觀影結束後,原本以為魯妮瑪拉的戲份會再多一點,原本以為的劇情會是她帶著男孩們利用白人的優勢衝破一道一道的關卡。但轉念一想,《垃圾男孩》本身就是設定當地的醜聞,本該由當地的人民去訴說且表達這一切才會相符合,尤其又是透過小孩子的角度去描寫這一切,更能凸顯出這種事情多麼醜惡,我倒認為《垃圾男孩》中政府的腐敗味比社會主流認為的垃圾場更加惡臭、更加腥臭。讓我們能拉回台灣的現實生活中來看,究竟我們生活中所認定的「低階、讓人厭惡的事物」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判定的標準又是從何而起呢?

那我們能做什麼呢?

在觀看《垃圾男孩》後,對於這些議題也更多瞭解了,你們或許會問,我們該怎麼樣才可以再更關注這些議題呢?

  1. 法務部廉政署 https://www.aac.moj.gov.tw/
  2. 資本主義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0188
  • 圖片來源:IMDB
  • 資料來源:偷偷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