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困惑也曾無助:作為社工的我至今仍在學習怎麼幫助他們

文字:古宗儒 / 編輯:蔡咏倪 

聽覺是人們重要的感知能力之一,若某一天你失去了這個能力,你認為這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呢?除了聆聽、溝通變得更困難之外,面對社會給予的異樣眼光也會成為身障者龐大的壓力。 

聽覺障礙者受限於先天條件,面對人生的規劃,會遭受到很多困境以及必須面對很多難題,例如,在求職的時候不容易被錄取,而且也要思考從事什麼類型的工作會比較適當、自己是否有這個能力可以從事該工作,這都是他們要思考的課題,另外,若是成功進入了職場之後,又會面對到工作上要跟主管和同事之間溝通的時候應該如何應付,或僅只是因為他們與我們「不一樣」而產生了人際方面的問題,讓聽覺障礙者在職涯規劃上面臨很大的挑戰。

職涯培力支持團體第三場次紓壓好時光活動讓青年動手做母親節花朵蛋糕,在過程中放鬆、紓壓、很療癒之外,也藉由做蛋糕表達對媽媽的感謝。

感觸良多看著他們逆風中的努力

聲暉協會曾服務過一位聽損青年,他來到協會的時候已經三十歲了,在此之前都待在家中,沒有任何的工作經驗,當時他的家人們很擔心他的未來發展,因此希望藉由協會的幫助讓他順利就業。協會社工廖明郡說,雖然我們鼓勵他參與職涯培力方案,但由於他已經長時間沒有和外界溝通,手語退步很多,筆談也進行的不順利,所以必須要先輔導他重新建立與他人溝通的管道。廖社工也提到,他過去在校園生活中也有被同學欺負過,因此很害怕與人相處;直到後來進入到協會,在團體課程中跟其他聽損者一起活動和上課,才慢慢重新建立起與他人的聯繫,甚至和其他聽損青年一樣,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想像,主動跟社工表達自己也想找工作。職涯培力計畫的就業輔導員除了鼓勵他多多練習手語外,也協助他媒合工作機會,九個月過後終於順利進入職場。如今這位聽損者也工作了三年多了,他偶爾還是會抽空回到協會看看,明顯地感受他的手語進步了很多,還分享他到日本旅遊時學習日本手語的過程,廖社工說看著他從原本的封閉,到現在會想多參與接觸他人,心裡真的很感動。 

職涯培力支持團體第三場次紓壓好時光活動因逢母親節前夕,特別帶青年前往烘焙教室製作蛋糕。

疑難待解│特殊孩子的特殊需求

聽損者會透過攜帶助聽器或是人工耳蝸(人工電子耳)等方式,來補足聽力損傷所造成的缺陷,但是並非只要透過這些輔具就可以像一般人一樣百分之百獲取完整的資訊內容,會因為輔具聽取的效果,而給予聽損者接受訊息程度上的差異。 

回憶經手的個案中,廖社工說至今仍然煩惱的是某些聽損兒童,因為先天發育不全或後天病變,導致聽神經功能喪失,即便配戴任何輔具都無法聽見聲音。該如何幫助這些孩子一直是協會跟社工心中的一塊大石,對於他們來說要聽到這個世界的聲音非常困難,因此必須要學習手語,但坊間針對幼兒的手語課程幾乎沒有,因此在連結資源上需要花些時間去尋找會幼兒教育,認識特殊教育、聽損,又會手語的老師。 

廖社工表示,協會現在多數的個案是18至30歲之間的聽損青年,在與其中聽神經功能較弱者交流時,多半會透過筆談與手語,特別是授課過程中甚至會使用同步聽打服務,讓聽損青年可以及時地看到字幕,再輔以手語翻譯,幫助他們更完整的吸收課程內容。協會這邊也會與授課老師溝通,依據聽損者的反應調整教學節奏,確認所有聽損者有足夠的時間理解。 

聽損青年職場力提升及自力支持服務方案
(圖左為協會社工廖明郡)

心裡話「雖然曾感到無助,但還是想成為他們的避風港」 

廖社工分享當初踏入社工這個行業的點點滴滴,她說自己大學唸得是社會工作學系,畢業之後想要從事社工的工作,但不確定是不是要走身障領域。後來因緣際會進入聲暉協進會服務,剛開始也有點惶恐,因為沒有實際與聽損者互動的經驗,該怎麼做其實心裡沒有想法,幸好協會在培育專業人員方面也很用心。回顧至今服務過的個案,看著聽損青年們順利進入職場,被社會所接納,讓她深受感動,她說,回想以前他們剛進來協會的時候都還是個不敢與人接觸、對於未來也不敢想象的人,但是在經過她的協助、教導以及關懷,到現在都變得很開朗、也很樂於參與各式各樣的活動。在協會中,社工們就會是這些聽損青年最溫暖的避風港,也是他們最強的後盾,帶領他們走出寂靜的人生,勇敢地跟未來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