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名榕/編輯:林于涵
每日動員數十人 送愛心餐如打仗
「動作快!送餐車要出發了!」早晨十點多,正是甘霖基金會送餐中心最忙碌的時刻,九百多個剛做好,還冒著蒸騰熱氣的便當被放進箱型車或機車車廂內,十幾台車分成九條路線,分頭出發前往大台中各個角落,忙著為獨居老人、身障人士、低收入戶等弱勢民眾送愛心午餐。
停等紅燈的空檔,駕駛忙著整理副駕駛座上要分送的便當,送餐員更是早就準備好長輩家的鑰匙,當車子停到定點,立刻抓起便當衝下車,有的直接開門進長輩家送飯,有的按完電鈴就把便當掛在門口,確定屋裡有人回應,等不及走路慢的長輩前來開門,又趕緊跳上車前往下一個送餐點,如此才能趕在十二點半前,讓每個人都能吃到營養美味的餐點。與時間賽跑的送餐工作分秒必爭,每天都像在打仗,甘霖的工作人員與志工早就習以為常。
吃飽兼顧健康 營養師親配飲食
成立於民國94年的財團法人台中市私立甘霖社會福利基金會,前身是基督教門諾林森路教會的社工部,早期有設立托兒所,還提供老年照護、送餐及長青大學等多項服務。社工部結束後,在台中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甘霖基金會,開始為獨居老人送餐,之後更將身障人士、低收入戶、邊緣戶等弱勢民眾納入服務範圍,送餐地點也從原本的台中市擴大到彰化縣芬園鄉。
每天風雨無阻,親送九百多份餐點已經不容易,更大的挑戰是要為患有不同疾病、不同健康狀況的長輩打造專屬便當。甘霖基金會請來營養師為腎臟病、糖尿病、高血壓或是牙口不好的長輩調配飲食,九百多份餐點竟然有高達兩百種不同的組合,每個便當上面都會有名條,搭配三角形、圓形等符號代表不同的病症,避免拿錯便當,龐大的工作量讓送餐中心的負荷非常沉重,這也是甘霖不斷招募志工朋友的主因。
財務收支難平 幸得善心人士相助
龐大的不僅是工作量,還有亟需補足的財務缺口,即使政府已補助每位獨居長輩一餐65元,身障人士一餐70元,但把送餐的人事、交通、食材及場地費成本計算起來,每餐平均要收到100多元才能打平收支,甘霖基金會得自行募款補足差額,或與其他公益團體合作,例如一月份時就由公益傳播基金會補助經費,贊助台中市12位高齡者一整年的愛心午餐,同時安排基金會志工到府關懷陪伴,讓獨居長輩感受社會溫暖。
除此之外,因為缺乏自己的土地與建物,在租金頻頻調漲的情況下,甘霖基金會的總部與送餐中心已經搬過好幾次家,上一回送餐中心搬家時,為了購買節省人力的自動化炊具,花費將近七百萬元,幸好當時有善心人士出手資助,讓送餐中心得已順利運作,化解斷炊危機。甘霖基金會執行長林錦雪為了讓基金會財務狀況更充裕,也自願抵押自己的房產,所有同仁盡心盡力,只希望盡快募到足夠的款項,有朝一日買下自己的家園,能專心為弱勢民眾服務。
儘管營運十分辛苦,但看見長輩吃了營養均衡的午餐,身體漸漸硬朗起來,臉上也多了笑容,還是讓甘霖的同仁覺得很有成就感。對獨居老人來說,送餐服務不僅填飽肚子,溫暖他們的心,還能發揮守望相助的功能,曾經有送餐員按電鈴很久都沒人應門,報警處理才發現服務對象不幸往生,而他的老母親長期臥病在床,還不知道兒子已經過世,幸好送餐員及早發現,否則可能連老母親都會因為無法向外求援而發生悲劇。「雖然只是一份便當,但它不只是果腹而已,也是一份關心,還有這個社會幫助弱勢民眾的愛心。」執行長説。
透過活動教育 讓大眾加入助人行列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在經濟繁榮的台灣,竟然有人住在這樣的地方,過著這樣的生活。」談起獨居老人的處境,執行長難過地說。為了讓更多人能夠了解甘霖基金會在做的事,他們每年年底都會舉辦「單車送餐」服務,號召一般民眾擔任一日志工,用騎單車的方式送便當到長輩家,一方面節能減碳,一方面讓大家親身體驗弱勢民眾面對的困境。
曾經有位大企業的董事長想參與單車送餐,不會騎單車也不會騎機車的他,不好意思地問說能不能開車送便當,因為對方很有誠意,甘霖基金會也欣然接受。基金會也曾領著幼稚園小朋友去送餐,小朋友回家都會和父母說希望能幫助那些阿公阿嬤,甘霖基金會透過「身教」讓小朋友知道,即使是在生活水平富裕的社會中,還是有許多需要關懷與幫助的人。
促進高齡者福祉 身心靈全方位照顧
因應高齡化社會到來,甘霖基金會除了送愛心餐,也成立三大家園負責照護失智失能的長輩,同時提供一般長輩日托服務,舉辦長青大學課程,為了促進高齡者的福祉持續努力。「不僅是吃飽,精神層面也很重要,長輩的身心靈都要全盤照顧到。」執行長強調,她認為醫學進步導致人類壽命延長,但要是身體不健康,反而會活得更辛苦。
未來甘霖基金會將配合政府政策,透過社區型的照顧模式,鼓勵高齡者不去安養院,盡量能「在地老化」,由居服員陪伴他們在原居住地繼續生活,鼓勵長輩多外出散步走動,到社區活動中心與其他同伴共食互動,讓長輩們活得不只長壽,而且更健康、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