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生命的低潮 用信心陪孩子翱翔未來(上)

文字:張名榕/編輯:蔡咏倪

午後時分,里民活動中心傳來咚咚咚的鼓聲與活力四射的吆喝聲,十多名學員神情專注地盯著老師手勢,一邊用力敲擊非洲鼓,一邊隨著節奏大聲唱誦,偶爾有人不小心落了拍子,老師不會斥責,反而對大家鼓勵地笑一笑,這些學員不是一般學生,都是智能發展有障礙的孩子,但他們投入音樂的熱忱,一點也不輸給普通人。

愛啟兒關懷協會理事長賴幸宜的兒子,也是學員之一,先前唸的是特教資源豐富的彰化啟智學校,受到妥善的教育與照顧,但隨著兒子即將畢業,賴幸宜心中沒有一絲喜悅,有的只是無盡的迷惘,擔心兒子畢業後,未來該何去何從。「我的孩子沒有嚴重到需要專人照護,不該在教養院過與世隔絕的生活,他的能力不足以在職場工作,卻又沒有弱到什麼都不能做,我一直在想能為他做些什麼呢?」賴幸宜說。

天下父母心,有這份擔憂的不止賴幸宜,啟智學校許多家長也有相同的煩惱,2011年,其中一位家長好心提供自家土地開闢成小型農場,讓孩子白天能做農耕,也提供家長與孩子互動的場所,暫時解決了問題。賴幸宜坦言,農場當時只有粗略的規模,而非有系統地運作,直到政府制定相關法規,推動以社區為基礎的小規模日間服務中心,家長們才決定集結起來,於2014年成立愛啟兒關懷協會,在政府協助下規劃出完善的課程與服務,為孩子的未來揭開一道曙光。

上音樂課時,學員神情專注認真。

教學不設限 讓每個孩子都可以飛

愛啟兒關懷協會目前有20名學員,服務時間為早上七點半至晚間八點,每天會為孩子安排課程與手工時間,在美術課、音樂課、體育課、社區適應等豐富多樣的課程中,賴幸宜特別重視體育課,學員會在活動中心的滾球場運動、在鄰近的小徑跑步或在球場打籃球。協會每年都會做體適能測驗,規定男生跑1600,女生跑800公尺,就是為了訓練學員體力,避免生理機能衰退,適度的運動也能幫助學員順利入眠,減輕家長夜間照料的負擔。

才藝課程方面,協會採取「沈浸式學習法」,教學重點在於不預設立場,不把孩子當成「弱勢」來對待,賴幸宜強調,教師不會因為孩子的智能狀況放低教學標準,而是像對普通學生一樣,把所有知識一視同仁地教給學員,能吸收多少就吸收多少。「沒有人會飛,但是每個人都可以飛,你可以搭飛機、放風箏,用不同的方式飛。」賴幸宜說,她認為這些孩子就像一塊塊璞玉,有許多深藏不露的潛力與可能性,只要協會盡其所能地提供資源,或許孩子會有令人驚喜的表現。

經過幾年的努力耕耘,愛啟兒籃球隊成為地區比賽常勝軍,愛啟兒樂團甚至考取台中市街頭藝人證照,成果十分豐碩。出色的表現不僅歸功於師長盡心盡力的教學,還有協會工作人員與家長付出的財力與心力,賴幸宜坦言光靠政府補助,沒辦法支持如此豐富多樣的課程,因此協會四處提案爭取公益經費,包括信義房屋、萬海航運、彰化地檢署都曾贊助愛啟兒協會,「孩子學習很慢,忘記很快,所以我們堅持課程不能中斷,就算經費不足,我們也會自費讓孩子繼續上課。」賴幸宜認真地說。

愛啟兒關懷協會學員專心做手工。

為了讓學員不和現實生活脫節,「接觸社會」也是重要的教育方針,協會設計課程時特地融合社會教育,像是體育課會教學員三對三鬥牛,讓孩子可以去公園與陌生人打球交朋友,音樂課也加入表演元素,假日時安排對外演出,藉由與觀眾互動培養社交能力,平日也會安排「社區適應」課程,讓孩子從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購物等日常瑣事中,學習獨立自主的自理能力。

放手才是愛 將孩子未來交由專業

眼見愛啟兒協會步上軌道,賴幸宜十分欣慰,多年前為了專心照顧兒子,她從食品營養老師回歸家庭,多年後當了家庭主婦多年的她,要扛起理事長這個重責大任時,也曾經猶豫不決,幸好一位曾擔任特教學校校長的前輩大力鼓勵,加上周遭家長的支持,才讓她鼓起勇氣踏出這一步,「啟智學校的家長與一般升學學校的家長不一樣,小孩之間沒有競爭關係,反而有互助互信、樂於分享的革命情感。」賴幸宜感激地說。

除了全心投入協會經營,賴幸宜更擔任向外界宣傳的重要角色,致力於傳遞協會的核心價值,呼籲啟智兒的家長不要獨自承擔壓力,必須懂得適時求助社福的力量,她希望藉由協會的成功經驗,鼓勵家長別把孩子關在家裡或送往教養院,而是要相信孩子的潛能,讓他多多接觸社會,透過團體互動不僅讓孩子有生活目標,也可以結交好朋友,發展更多元的可能性。


愛啟兒關懷協會理事長賴幸宜展示學員作品 。

賴幸宜表示,她看過很多長期由家人照顧的孩子,個性變得固執難溝通,一旦家人年紀大了無法繼續照顧,將孩子送至教養機構時,適應上會很困難,與其走到那一步,不如及早讓孩子接受規律的教育與訓練,才是真正地為孩子的未來著想。「照顧啟智孩子是漫漫無期,沒有結束的時候,透過專業的教學課程,我們能讓孩子過得更好,讓家長覺得安心,只要家長與孩子看見希望,家庭就能幸福穩定。」賴幸宜認真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