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食安五環與保健迷失

文字/邱羿慈 編輯/朱珆萱

我們的食物真的安全嗎?從先前食品被驗出超量的塑化劑,引起一窩蜂的退貨潮,到有毒食用油、地溝油、各種對人體有害的食品添加物,蔬菜被驗出農藥超標,雞蛋被驗出戴奧辛,民眾不禁想問,到底有什麼食物是安全的?這些議題在新聞上鬧得沸沸揚揚,但人是健忘的,過個幾十年後,不肖業者以黑心手法另起爐灶重新賺起黑心錢,我們又該如何抵制這些黑心產品,避免危害國人健康呢?

吃進身體裡的油安全嗎?

地溝油事件食品安全亮紅燈

地溝油事件讓百姓們人心惶惶,「地溝油」又稱餿水油,業者撈起地溝裡的廢棄食用油、廚餘提煉而成,生產過程髒亂又沒有衛生,還充斥著老鼠與惡臭,黑心廠商以此作為原料製成食用油並大量流入市面,不只夜市小吃受害,多家知名廠商接連中標,重創企業形象,食品製造商未善盡把關責任,控管食品來源,讓有毒食品流入消費者口中。

地溝油對人體造成許多危害,其生產環境惡劣及使用腐敗原料,皆產生大量細菌和微生物,容易導致腸胃不適、噁心及嘔吐等症狀。由於原料屬於已受汙染的動植物油,含有過量的砷和鉛,砷易導致消化不良、失眠、頭暈與頭痛,鉛中毒則會引起中毒性肝病、胃癌及腎癌。在製造過程中,過度加熱和氧化的油,(這句甚麼意思?)會產生大量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酸,長期食用恐造成高血糖、高血脂、心臟病及癌症風險。

啟動食安五環 重拾國人對食品的信心

政府為了重拾國人對本土食品的信心,於105年推出「食安五環」,「強化源頭控管」、「重建生產管理」、「加強市場查驗」、「加重生產者、廠商責任」及「全民監督食安」,透過上述政策,加強稽查食品業者,並藉由加重罰金,要求生產者及食品業者做好自主管理。

此外,政府也積極推廣食品履歷溯源管理,透過這項系統,民眾可以輕易地知道供應商來源,追蹤產品流向,從產品原料到加工過程,再到最後的成品,將資訊透明化,創造全民共同監督的平台,希望藉由各方把關,讓黑心業者不再逍遙法外,藉由建立制度,讓食品廠可以善盡義務,為民眾作好把關。

保健品不是越多越好,應挑選所需就好。

保健品百百種,你真的吃對了嗎?

食安問題引發國人健康意識抬頭,價錢不再是民眾的唯一考量,有機產品及保健食品藉此成為現代新趨勢,民眾開始願意花錢購買對健康有益的食品,建議民眾挑選有國家認證標籤的產品,一方面透過政府把關,節省民眾挑選的時間,二方面藉此鼓勵優良食品廠。

在台灣買成藥及保健食品的便利性,如同買瓶礦泉水般容易,我們總認為「預防勝於治療」,因而大量選購保健食品,但是身體真的有辦法吸收這麼多營養素嗎?專家表示不見得,如:保護視力不可或缺的維生素A ,對於低頭族來說,攝取適量維生素A,可以對抗乾眼症,但攝取過多可能會肝功能異常、骨密度降低、中樞神經異常等副作用,市面及廣告上常見的B群,可以增強免疫系統並調節代謝,但若攝取過量同樣無益,曾有孩童因過度服用,導致四肢癱軟,有此可知營養保健品並非越多越好,而是要選擇自己真正需要的,或是詢問醫生是否需要額外補充營養品,維持飲食營養均衡與良好的作息就是最好的保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