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熱忱回報家鄉:蘭嶼原家中心

文/黃品瑄.洪翊桓.曾子恩.劉筱藍(公益傳播大使) 

藍與蘭嶼 

艷陽、白雲、碧海及藍天,全台唯一被歸類為熱帶雨林氣候的地區,放眼望去,不真實的湛藍映入眼簾,諧音彷彿和這座島嶼的名字互相呼應。這裡是蘭嶼,島上生活著許多為了生活而繁忙著的人,旺季期間則會有來來去去的漁船,在負責支應交通的開元漁港停泊,湧入一批又一批的觀光客。  

沿著蘭恩文化園區旁的蜿蜒步道,走到了原家中心的辦公室。

蘭嶼的原家中心設立於西元2002年,座落在蘭恩文化園區旁,沿著園區外側的一條蜿蜒小徑一直走就可以抵達,因距離機場不是很遠,時不時還能聽見飛機起降轟隆作響。辦公室內僅約二十坪的空間,堆放著各種物資以及針對不同個案的資料夾。上班時間的辦公室內,職員一個個都緊盯著螢幕不放,看似枯燥的日常辦公,他們卻神情堅定。他們是一群對社區服務有著熱忱的社工,來自蘭嶼當地,回鄉服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負擔,也是一份使命。  

蘭嶼原家中心與台灣其他的原家中心不同之處為,在蘭嶼,社工員能夠直接利用母語和當地居民進行溝通交流,相對其他都市區域的原家中心,這點對於蘭嶼來說是一種優勢,對當地居民來說,母語能夠減少距離感,當地的年長者也會因此而感到更加親切。 原家中心也利用「資源網路會議」來與當地的社福團體連結,也不斷將外來的資訊轉化成貼合當地人民需求的傳達方式,為的都是要盡力推廣各種社會福利訊息、還有在地方的需要之處成為最好的幫助。  

看見需要走入家庭  

笑著笑著就露出整排牙齒的曉婷姐。

「我覺得我們像是路人,在路旁看見有個人跌倒了,我們就是扶他一下而已,接下來是他自己要學會如何重新站立。」她是鍾曉婷(Si Ngalipep),在地服務長達八年的時間,主要負責東清部落、漁人部落的原民相關服務。舉凡長期照護、親子教育、房屋修繕等,都是他們的工作範疇。蘭嶼原家中心的社工員會針對有需要的家庭去做深入了解,以醫療相關服務為例,原家中心得知家庭個案對醫療資源的需求,來適當地提供幫助與轉介,就像是暗夜裡指引道路的一束光,帶給當地居民更清晰的視野。  

烈日之下,原家中心的諮詢攤位藏匿在眾多攤販的一隅,帶給人希望、補足需要幫助的人的缺口。 

每個月在各部落會舉辦一次的擺攤諮詢,是一種縮減原家中心與當地居民距離的方式。原家中心透過主動設攤,提供居民一個發聲、提問的管道,比起當地居民直接聯繫原家中心,效率更高。不僅如此,這個活動還能讓社工員從擺攤諮詢中遇見不同個案,藉由前來諮詢者提出的問題去發現更多潛在的需要。  

7/16婦女溝通平台會議的宣導,確保每位會議參與者都了解到養成衛生習慣的重要性。 

婦女溝通平台會議起初是為了提倡部落婦女權益而設立,由於在蘭嶼,部落婦女的聲音可能較容易被忽略,所以設立此會議來提供婦女發聲的管道,聚集婦女們的意見。近年來女性意識抬頭,漸漸地,參與對象不再侷限於女性,而是開放所有部落民眾來參與。現在的婦女溝通平台會議則是緊扣著部落議題,會在會議中與居民共同討論對於未來活動的計畫、期許,或者部落民眾針對可以再多做改進的地方給予意見等等。  

會議開始之前,廣播聲響起,召集部落的居民們一同共襄盛舉。為了完整地傾聽各方意見,此次的會議等到大部分成員都到齊了方能開始進行。原家中心透過婦女溝通平台會議,不僅親自聆聽來自部落的聲音,也透過會議來宣導各項福利措施、提倡衛生觀念。部落居民也可以提出對新增活動的建議,列出想要邀請的講師、可以提供活動舉行的場地等等,婦女溝通平台會議像是橋樑一樣,是連結與居民們建立連結的重要平台。  

鏡頭前唸了一段達悟族祝福語。 

在訪談的過程當中,我們清楚看見了當地社工對於社區服務的熱情,真摯的眼神彷彿訴說著,他們願意,正因為這座島嶼是他們的家,將近二十年來,蘭嶼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服務著當地六個不同部落、卻抱著如初一徹的熱忱。他們挖盡心思,只為了帶給部落的居民更便利的生活,在有需要的地方成為補足缺口的那份溫存,即使需要付出時間、及汗水,甚至是度過心力交瘁的日日夜夜,但因著對家鄉的認同,以及看見當地的需要,在部落的居民揚起燦爛的笑容的那瞬間,這些都不算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