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
作伙來辦桌 爺吃的不是飯,爺吃的是溫暖

報導:謝佳樺     編審:詹尹州

獨居老人你我身邊的人

有多久沒回家看看了?當年拉拔我們成長的父親鬢角是否花白了?當年呵護我們茁壯的母親皺紋是否又深了?年邁的父母坐在巷口,殷切等待著子女的歸來,等到的卻是一次次的希望落空,這樣的情景天天上演著。

據內政部統計,我國老化指數於2017年2月飆破100,高齡化社會已經成為不得不正視的問題,然而繁忙的工作、倉促的生活,壓得時下年輕人喘不過氣,父母親關心的電話、掛心的簡訊,手指一滑,便覆蓋在叮咚聲下。

「獨居老人」看似遙不可及的詞語,其實卻存在你我身旁。少子化、高齡化、就業環境的更替、經濟結構的轉變,都驅使著年輕族群搬離家鄉,奔赴大都市的懷抱。害怕造成子女負擔,許多老人家寧願咬著牙耐著寂寞,也不願打擾子女生活。

或許是社會家庭結構的改變,獨居老人就在你我生活周遭,但曾幾何時我們緩下腳步釋出關心?曾幾何時我們停下工作出聲寒暄?交錯複雜的生活大小事,使我們忘了那個存在你我身邊的—獨居老人。

獨居老人的背影天天在街頭巷尾上演著。(圖片取自臉書專頁〝作伙來辦桌 ,一起愛老人〞活動)

「呷飽了沒?」只是句問候語嗎?

「呷飽了沒?」是早期尋常的問候語,一餐溫飽、充滿歡笑聲的餐桌,是再平凡不過的事,但是對於獨居老人卻好遙遠。政治鬥爭、經濟發展,消耗了社會大多數的資源,社會福利僅分得一小部分,然而僧多粥少,給予獨居老人的資源被迫壓縮。

就如同陳之藩所說:「得之於人者太多,從之於己者太少」成功大學EMBA暨AMBA團隊意識到這一切,便投入社會問題的關注工作,發起了「作伙來辦桌,一起愛老人」計畫。談起計畫,團隊中每個成員都展露出自信與光彩,擁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他們,因課堂而聚合,一同勾勒出對故鄉獨居老人的愛。

「作伙來辦桌,一起愛老人」顧名思義便是邀請獨居老人們來好好地享用一餐,讓他們和外界重啟交流、走出黑暗的閣樓,進而開始掌握自己的生命,而非把子女當作生命的全部。除了辦桌以外,更以義剪、義診、洗澡車等服務,讓老人家感受到人間的溫情與溫暖。

單純的作業,善行的起源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善心的源頭並不那麼純然,一次考試、一場比賽、一份作業,乍看利己的事物,也有可能在你我生命轉個彎,成為善行的起源。

「原本只想把它當作一個作業,沒想到越做越大。」成大EMBA暨AMBA團隊笑說。因為課程需要,遂開始搜索題材,集思廣益、絞盡腦汁,想作出改變世界的高分作業,回過頭來卻發現自己身處的土地便有許多獨居老人,獨自縮在陰暗的牆角,不敢與外界互動。

身為「五年級生」的發起人,舉手投足間散發著高貴氣質,眉宇之間靈動可人,談吐神采飛揚,若不是她特別提及,根本看不出年紀。然而,「老」正是一個逃不了、躲不去的課題,許是這樣的危機意識,害怕來日成為自怨自艾的老人,又或許是過往從事公益的累積,串聯出今日「作伙來辦桌一起愛老人」的架構。

小力量也能變成大潮流  

近三、四年來,每逢中秋節,她與周遭朋友,持續自掏腰包,透過辦桌活動關懷老人,並在給予這些老人一個小小的紅包,象徵對他們的祝福。以這種形式關懷社會,對於經濟能力在金字塔頂端的成大EMBA團隊,從不是個難題。

「要我們出個15、20萬不算是難事,但是我們希望更多人能接觸到這個議題,看到那些老人家的無助。」是故,募資平台成為這樣念頭的最佳舞台。秉持著「小力量也能變成大潮流」的信念,這次,並沒有採取獨資贊助的形式,而是欲集結眾人的力量,讓人人都有行善、做好事的機會。

也許,五百、一千的小額捐款在計畫中微不足道,但對於每個小額款者而言,都是一個奉獻己力、回饋鄉梓的機會。這樣積少成多的理念,正是他們所想傳達的,其實身處在社會每個角落的我們,只要願意都可以去做,哪怕僅綿薄之力呢?「切勿妄自菲薄,小種子的芽種下去是很可怕的」,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

同時,他們也表示,希望他們的計畫能有拋磚引玉的效果,成為引發大家關注自身周遭的起點,讓大家更願意投注時間、心力關懷周遭需要幫助、需要關懷的人,承接並延續回饋社會、服務人群的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