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可承受之輕──長照在臺灣的發展面面觀

文/劉書辰

我們透過太陽的起落,得知一天的開始與結束;藉由看見樹木枝葉的茂密和枯寂,感知季節更迭。面對夕陽、蕭索的秋天景色,居多會聯結到不捨、落寞的情緒,然而不可能每一個月都是生機盎然的春季。生命的變化如同自然萬物有新生、有終結,從童年期、青壯年期一路進展到老化期,該抱持什麼樣的心態、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模式,必然是步入老年時光十分值得學習的課題。

隨著生活物質、公共衛生、醫療技術等各個層面的穩定進步,人類的壽命相對延長。一九九一年,聯合國便將每年的十月一日定為「國際老年人日」,宣告世界人口高齡化的普及現象。更於往後多年,數場國際型的座談會聚焦高齡化議題,呼籲每個國家提前建立高齡友善環境,確保老年人的經濟穩固、居住安全,並提供完善的醫療資源、社會照護服務。

臺灣人口分布同樣呈現高齡化,依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的預估,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將會於二〇二五年占總人口數的二〇%,正式迎向「超高齡社會」。為此,政府與民間已經紛紛投入人力、經費與時間,積極研擬出最合適老年人口生理、心理及社會面向的對策,期盼共創有尊嚴、無歧視的和諧養老環境。

長期護理服務的必要性

聯合國從二〇二一年啟動的「健康老齡化十年(Decade of Healthy Ageing)」計畫,其宗旨依然是實質改善老年人生活、他們的家庭和他們所居住的社區環境。但是,全球人口老化的速度比預期中的飛快,人口結構大幅度地改變,直接影響每個國家的法規制度、資源利益分配,甚至民間社福機構的營運方針。全世界總計七十七億的人口數,其中約十億個人為高齡者,多數卻在中等收入、低收入的經濟條件下生存。

再加上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攪亂了習以為常的生活型態,各國政策、醫療系統和社會服務迫切需要更有效率的革新。突顯長期護理服務的必要性,因為它便是以保障身心理獲得妥善照顧、康復為目標,仰賴大量專業技術性、社會支持與包容性的長期措施。十年計畫誓願強化「長期護理、綜合護理、打擊年齡歧視、創造老齡合宜的環境」四大核心,號召從國家施政層面帶頭執行,一起營造美好的樂齡空間。

面對老年,該抱持什麼樣的心態、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模式?(Photo by Matt Bennett, from Unsplash)

臺灣的長照計畫

二〇〇七年,為了因應失能、失智人口數增加所需的長期護理服務,行政院核定「長照十年計畫(簡稱長照1.0)」,大力提供從家庭、社區到住宿式照顧的多元連續服務,架設以社區為單位的長照服務體系。 二〇一六年,臺灣正式推行「長照十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放寬了許多計畫內容,納入服務對象包含五十歲以上失智症患者、五十五歲以上平地原住民、四十九歲以下身心障礙與六十五歲以上衰弱者。服務項目由八項增加至十七項,包含失智照顧、社區預防照顧、照顧者服務據點、居家醫療等。另外規劃分級照護系統,方便民眾在各鄉鎮區公所獲得需要的協助,照護資源就在近鄰,真正落實以社區為基本服務單位的構想。政府還設置專線,並配合各縣市長照管理中心的諮詢服務,盡心盡力搭建範圍更廣泛的長照服務網絡。

臺灣的長照計畫是否能在長照3.0看見一絲曙光?(Photo by Michelle dot com, from Unsplash)

長照計畫可以堅持多長的路

長照2.0實行至今,已經六年,的確給予很多老人、家庭度過難關的力量。仔細審查這項計畫,雖然擁有值得讚揚、繼續維持的優點,免不了會產生必須再三省思、力求成長的缺失。

首要,長照服務是國家高度控管的產業,規章限制較繁多,又加上政府財源稅收處於不穩定狀態,業者如何在缺乏民間挹注資金的窘境下,提升儀器設備與人力的品質呢?

臺灣的長照體系屬於供給少於需求的劣境,沒有完整的專業人才培育政策。照護工作者普遍薪資過低,願意投身該行業的青壯年就業人口比例非常稀少,外籍照護工作者反而占較多配比。

財務、人力雙重受限,連帶業者收潤也有限。政府如何設定不會將企業嚇阻於門外又能有效促進產業營運的從業門檻?同時間,應當加速長照服務的產業化、流程化甚至導入科技應用、不同產業知識應用,協助該產業迎合世代脈動,而非停留在傳統的照護觀念、夢幻的計畫願景。臺灣的長照計畫是否能在長照3.0看見一絲曙光?

銀色新產能

年齡並非是辨別邁向老年唯一的標準,不少老年人可是越老越充滿活力。身為最早跨入老齡社會國家之一的日本,時常能看見他們國內的百年人瑞、老者分享養生秘方,大方展現退休後才一頭栽入的藝術技藝、電腦科技使用成果。驗證年老衰弱是介於健康與需要照護之間的體能狀態,假如提前發現,攝取充足營養食物、適度動腦動手腳,身體還是能恢復到健康狀態。

開放彈性的退休年齡,必定成為將來的職涯常態。猶如日本長者的不服老心態,臺灣長者一樣不受年紀制約,熱情擁抱銀髮人生。開業於台中市的「OLD YES照顧咖啡館」即是社區服務型的照顧咖啡館,店內提供輕食、飲品,定期舉辦課程與活動,提升地方民眾融入社區,深化敬老、互愛的精神。相信以後還會有更多隱身在巷弄的熟齡店家成立,若有機會探訪,可別吝嗇給他們鼓勵的微笑。

老年人依然可以熱情擁抱銀髮人生(Photo by Tiago Muraro, from Unsplash)

照顧未來的自己

不僅會有老年人本身以負面態度看待老齡化,其他年齡層的人也會對老齡貼上成見、偏見與歧視的標籤。世代與世代之間,需要以愛、以包容搭起相互扶持的橋樑,才會穩健長久,讓老齡人的智慧、經驗傳授予下個世代,讓年輕世代的活力、創新思維感染銀髮世代,致使人類歷史好比滾石不生苔,繼續創建一代超越一代的文明。一個社會共同堅信照顧老人家就是在照顧未來的自己,逐步實踐「老有所用、老有所養、老有所終」的理想,人人得以享有快樂生活的福祉。

正當一位老者看著眼前的夕陽或是枯樹,此時的他是微微一笑而非愁眉苦臉,也許在他心裡早已體悟到生命的重量。老年可以是正面的,它可以是甜蜜的生命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