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如風、迅如雷!低調的救難英雄 「別人趕著出來,我們急著進去」

撰文:林佩蓉/編輯:林于涵

2018年2月花蓮震災,統帥大樓倒塌、多處道路龜裂的慘烈景象,相信對許多人來說餘悸猶存。眼尖的人或許早已發現,像這樣的重大災害,現場經常會看到有別於政府警消單位的民間救援團體,桃園市迅雷救援協會正是其中之一。

(2018年花蓮震災,迅雷救援協會也一同參與救災行動 / 圖片提供:迅雷救援協會)

藏身於倉庫裡的救援總部

桃園市迅雷救援協會的總部位於南崁眾多工廠裡的一間倉庫,由松協企業創立,不僅提供經費,更借出場地,讓迅雷大大小小的專業裝備和隊員都有容身之處。

除了重大災害,有些活動為了預防意外,警消單位也會事先聯絡協會,請他們協助在現場待命。不管是政府單位向他們請求支援,或是協會自主決定出動,都不會收取任何報酬。

(松協企業提供經費,更借出場地,成為迅雷最強大的後盾 / 攝影:林佩蓉)

專業紮實的訓練,風雨不改

想要成為第一線的救援隊員,光是憑藉滿腔熱血是不夠的。除了每位隊員都需要學習的陸域救助和緊急救護之外,協會也會針對各隊員的特點,安排個別的專業訓練。例如潛水、水域救生、繩索,都有各自需要學習的專業內容,由各領域的專家教授各項專業訓練。其中最基本的緊急救護,也需要花費一個月的假日進行訓練,其他進階的專業課程,不只需要耗費數個月的假日訓練,日後也需要不斷復訓,補充最新的資訊。

即使不收取報酬、即使是政府編制外的民間團體,迅雷也要讓隊員先受過嚴密的訓練,為的是能夠確實提供救助,同時也為了保障隊員自身安全。

由於隊員們平日皆各有工作,因此訓練都安排在假日,即使不巧下雨,也不會輕易更改訓練的時程。畢竟在救災現場,是無法選擇天氣的。

(經過專業紮實的訓練後,隊員才能到第一線參與救災 / 圖片提供:迅雷救援協會)

從反對到接納,家人也投身救援行列

對這項危險性高又沒有報酬的志願工作,家人難免反對,加上假日總是需要訓練,也讓隊員不得不犧牲和家人相處的時間。

桃園市迅雷救援協會副總隊長許亞狄是位上班族,在納莉風災導致台北大水成災的那一刻,讓亞狄萌生想幫助受災民眾、為他們出一分力的念頭,並在五年前加入迅雷。

(對亞狄而言,能幫到人,讓他感到快樂且充實 / 攝影:林佩蓉)

原本亞狄假日都會陪伴太太、帶她去露營,加入協會後,由於假日經常要訓練,無法陪著太太,一開始讓她相當不滿。亞狄心裡也曾為此掙扎,但「災難不會等你準備好才發生」,一定得趁平時就訓練好自己,災變來臨時才能成為救災的即戰力。除此之外,每每在現場看到受困災民家屬的無助眼神、期盼救災隊員救出家人的神情,都讓亞狄紅了眼眶,但他和隊員都會提醒自己,不能把情緒帶在身上,影響行動,必須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盡最大的努力救人。

而愛總會讓人產生包容的力量。亞狄加入協會幾年後,太太看著他一次又一次英勇救人的身影,便一反原本抗拒的想法,漸漸願意多了解一些協會的運作,從今年開始更帶著肚子裡的寶寶,參與現場的後勤支援工作。像這樣家人一同參與救災的例子,在協會中並不少見,「家人之間便得更加團結」成為許多隊員加入迅雷的意外收穫。

(專業設備價格高昂 / 攝影:林佩蓉)

價格不斐的專業設備、機具

從小型的繩索裝備、OTS水下通訊系統、水下聲納偵測,到大型的沙灘車、水下裝備車以及後勤裝備支援車,這些救災必備的專業機具都需要龐大經費,除了部分由桃園市消防局補助,其他都要靠協會會長──松協企業董事長吳裕松向其他企業尋求贊助。

這些設備與制服看起來雖然帥氣,但亞狄強調,協會的伙伴都是實實在在出力、花時間投入救災,如果只是想出風頭或耍帥,就不適合加入協會。

(有時一出勤就是好幾天,因此公司與家人的支持相當重要 / 圖片提供:迅雷救援協會)

集合出勤速度就如疾風迅雷

救災講求效率,當協會決定出任務時,三個小時內所需人員便能全員到齊,整裝出發。災害不會選日子,面對工作日可能也需要救災的情況,亞狄很慶幸目前任職的公司相當認同助人的理念,每當需要出勤時,公司總會大方批准,並且視為公假。有家人與公司的支持,亞狄更無後顧之憂,能全心全意地投入救災工作。

不只是亞狄,迅雷的隊員都將救災視為優先。不管上山下海,當大家急著逃離災害現場,這群人則是彷彿疾風迅雷,以最快的速度進入當地,鑽進不知何時會再次倒塌的斷垣殘壁、潛入暗流洶湧的無盡深海,只為了救出那一個個正痛苦無助的災民。

我們能做的或許不多,即使無法一同投入協會,至少有機會時也可以給他們一些鼓勵,相信這些無形的支援,也能化為他們救援的動力。

(當人們急著逃離災變現場,迅雷的隊員反而勇敢前進災區 / 圖片提供:迅雷救援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