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最怕人家找到你又不知道你是誰

撰文:林于涵/編審:詹尹州

「你們組織在做什麼?」

這句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很難回答的簡單明瞭且詳細。更別說需要提供單位簡介的時候,只能複製官網的「關於我們」,將成年不變的文字貼上。

以上的情形如果你覺得非常熟悉,甚至成為例行性公式,那麼你一定要接著看下去。

(示意圖,圖取自kaboompics)

 在這資訊流動十分迅速的21世紀中,單位的介紹必須掌握三大重點

明確、通順、重點式呈現

英國信託發展協會(Development Trusts Association, 簡稱DTA)針對社區型非營利組織設計了社區影響力地圖。它原先是一個評估模式,但其實這模型符合了「明確、通順、重點式呈現」三大特點,非常適合套用在單位簡介上!

社區影響力地圖說故事的脈絡從組織資源的輸入開始,加上組織所做的行動到可量化的產出與難以量化的結果,最後描述其對社區影響,將非營利組織對社區的影響作完整的分析。所需要的要素有下列五種:

願景:組織想要達成的事項。

資源:組織利用了哪些資源?例如:資金、與其他組織的聯繫關係。

行動:用了上述的資源去做了哪些事情?可以為人、社區或環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結果:上述的行動造成了什麼樣的改變?區分成可以短期內直接量化的產出,或是長期、難以量化的間接效益。

影響:行動計畫後,社區產生了哪些長遠的不一樣?是否有達到最初的願景和目標?

以桃園市新屋區水牛書局為例,其五個面向如下:

歸納出這些素材之後,單位簡介就呼之欲出啦!

在此利用水牛書店的行動為主軸,重視五個面向之間的連結性,分成三個段落書寫,單位簡介就這樣完成啦!

   "羅文嘉承接水牛出版社後,將書籍置於新屋老家(資源),由於自己小時候鄉下並無書店,欲減少城鄉差距,於是利用水牛出版社的書籍和與民眾募捐的二手書,開了這一間水牛書店。協助偏鄉孩童、增加社區資源(願景),也希望成為一個社區居民們能自由運用的空間(願景)。為了增加偏鄉孩童的資源(願景),除了提供偏鄉孩童一個閱讀的地方以外,也免費提供一周兩次的英文班及在兩個國小分別開設打擊樂班(行動)。這些參與課程的學生們,不僅學到專業、培養興趣(結果),也從被幫助中珍惜,培養自主性的反饋的精神(影響)

  水牛書店希望可以充分運用空間(願景),透過僅收取微薄的場地費吸引公部門或其他組織來辦演講、活動(行動)。在志工媽媽的協助下,於白天舉辦手作、共食等定期的活動(行動),成為一個地方媽媽們聚攏的地方(結果),凝聚彼此的感情,讓鄰里間不再陌生(影響)。也因為地利之便,提供新屋國中的學生一個累積志工時數的地方(資源),協助假日舉辦的相關活動。

  一間非營利的書店要永續經營,靠的不只是不穩定捐款或經營者自掏腰包(資源),最重要的是找到主要、穩定的資金來源。為此羅文嘉在臺北開了一間營利的水牛書店,透過販賣食材、咖啡、書籍等(資源)朝著社會企業的模式邁進。由於羅文嘉在新屋有一塊農地,在助理的牽線之下,與當地農民有了合作關係,透過銷售新屋區農民種植的有機農作物,進而開創了「我愛你學田」(行動)。將農民的心血加上市場行銷的技巧,讓農民能用和自己觀念相符的耕作方式,亦使農地不被化學肥料、農藥汙染(結果),又不必擔心有機蔬菜成本太高無法順利行銷的問題(結果),也增加消費者對於有機食材的認識(影響),成為新屋地區的另一種經濟模式(影響)。"

(示意圖,圖取自kaboompics)

若想要描述得更完善,也可以再加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或是更多組織理念等等喔!

下次遇到「你們組織在做什麼?」這種問題就不用害怕啦,直接秀出你的表來吧!

*部分內文曾發表於2017年非營利部門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篇名「以社區影響力地圖分析非營利組織之運作與效益:以桃園市水牛書店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