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一個人不如照顧更多人 就業改變唐寶寶的一生

撰文:盧心權/編輯:林于涵

(在世界唐氏症日活動中認真表演的子仁)

34歲的子仁相貌清秀、白淨斯文,看起來只有十八歲,他是美好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余玉嬋的小兒子,現在正在基金會的庇護工場做農夫。每天早上,子仁都會先給玉嬋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再搭乘捷運去農場工作。子仁剛出生後不久被診斷出是唐氏症寶寶時,玉嬋夫婦幾乎無法接受。後來,為了子仁的成長,玉嬋不斷努力學習與身心障礙者有關的知識,帶著子仁到處求醫、求學、接受治療,也勤於把子仁帶出去接觸世界,甚至連出國都帶著子仁一起去;與人接觸的機會多了,子仁原本很拗的個性就漸漸轉變得比較柔軟了

照顧一個人,不如照顧更多人

從子仁3歲後,玉嬋就在桃園智障者家長協會服務,心想著「照顧一個人不如照顧更多人」,於是玉嬋於民國85年成立了美好社會福利基金會,希望能長期協助身心障礙者朋友的生涯規劃與就業。基金會早期先從早療開始做起,後來因深感身心障礙朋友的家長們最苦惱的就是孩子未來的就業問題,所以漸漸轉型為以輔導身心障礙者就業為主。玉嬋和先生還把家裡的地拿出來培育成生態農場,讓一些已成年且有工作意願與能力的身心障礙朋友有機會能夠工作

目前基金會在桃園、龍潭設有兩個小作所,主要是提供給進入療養機構覺得可惜、但進入職場能力和適應力又不足的孩子接受培訓,讓孩子有個訓練肢體與工作技能的機會,為往後的就業作準備。接受完小作所訓練後,若適應良好,可進一步到庇護工場去參與工作。余玉嬋說,就業輔導對身心障礙者的影響可以從一些生活細節中看出:「以前有孩子在參與職訓前在日常生活中原本連打針、看醫生都不肯配合,後來接受了小作所的訓練,再到庇護工場工作後,個性漸漸轉變,多年來辦不到的抽血、打針就一下都肯配合了!」

(美好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余玉蟬舉辦一日店長活動,讓唐寶寶們體驗服務的樂趣)

用心支持呵護,陪伴孩子進入職場

  在庇護工場適應良好、表現良好的孩子,則可進階到支持性就業,在就服員協助下真正走入一般職場。余玉嬋說,就服員會為孩子做職業輔導評量,看孩子適合哪個類別的工作,再依適合的工作類型給予孩子不同的訓練,訓練完畢後,就服員開始幫忙孩子找工作──從商店、工廠、洗車廠、加油站,各種類別的工作都有;只要公司行號願意收留孩子,就服員都會盡力協助促成。
 
  當孩子進入公司單位後,就服員並不會停止對孩子的關心,她們會持繼續支持孩子。一開始的十多天,就服員每天都去工作單位探望孩子、協助孩子適應環境,等孩子能漸漸融入工作環境後,就服員再慢慢地撤離,然後漸漸延長為幾個星期、一個月去探望孩子一次;探視時,也會視實際情況來幫助解決孩子在職場上遇到的問題。很多孩子經過一連串的就業培訓、輔導與協助,都能在職場上適應得很好,而不少公司行號也都能善待孩子,給予他們學習的機會。「不過也有公司會因為孩子動作比較慢而在孩子工作滿一年、不能再申請政府就業補助後就把孩子解雇,遇到這樣的公司,我們也會特別留意,未來不會再送孩子去這樣的地方。」余玉嬋感嘆地說。

(子仁與媽媽的感情很好,是對無話不說的母子檔)

父母要懂得放手,孩子才能成長

  二十多年來,基金會協助輔導了無數的孩子成功走入職場,余玉嬋對身心障礙孩子們的職涯其實是相當樂觀的。她覺得比較需要提醒調整的,反倒是父母的心態,「父母如果老是捨不得、放不下孩子,什麼事都一定得陪在身旁的話,孩子一定沒辦法成長;父母一定要放手,孩子才有機會成長,才能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