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蔡咏倪/編審:詹尹州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統計,每年全球約有13億噸的食物被浪費,拿台灣來說,我們每年製造出來的食物,有一半以上最後是進了廚餘桶和掩埋場而非人們的餐桌。台灣一年產生220萬公噸以上的廚餘,如果善用這些食物包成便當的話,可以幫助20萬個貧困家庭生活很久很久。糧食分配不均,挨餓的人吃不飽,富足的人們又大量浪費。除了政府跟民間團體,在桃園也有一群人,發現了這個問題,並且默默地構思了計畫,希望能解決剩食問題。
讓剩食變成盛食
這個送餐計畫的起點,源於一場朋友間的閒聊,熱心又關注公眾利益的他們偶然聊起剩食議題,又剛好因緣際會下發現其實有很多麵包被店家丟棄只是因為在打烊前沒有賣出,於是他們分成七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各自負責一天,去跟各個店家商量,能不能將那些報廢但仍能食用的麵包送給他們,讓他們拿去給需要的人。
「有時候東西會剩,剩了就浪費了,所以我們就開始想,市區的餐廳、麵包店會不會也很煩惱剩食問題又剛好願意捐出來,內部討論好了才著手跟他們的總公司聯絡。」傅柏然莞爾,比了一個帶上面罩的動作「沒想到做著做著也三年了,當初的夥伴一個不落的都還在一起努力,有時候我們都笑稱自己是麵包俠。」
發起人之一的傅柏然在開始成為愛心麵包俠之前,從事的是保險業務,他說可能因為業務特質又或者是本身個性使然,看見問題之後會思考怎麼樣能解決,等規劃出了大概的架構,就會去實踐。「愛心麵包」起源於食物不要浪費的理念,可以同時提供給有需要的人,沒想到投入剩食議題之後,發現很多食品企業的一個怪現象:賣不掉的食物即便還能吃也得報廢,而報廢之後常常直接丟棄,完全沒有想過可以捐出幫助需要的人。直到傅柏然和朋友們花費許多心力溝通,甚至簽定一式兩分的備忘錄,洽談的食品企業才決定捐出食物,透過這群愛心麵包俠的手,把食物送給真善美基金會等七個社福機構,讓那些食品能在其他地方發揮價值。除了食物不要浪費,麵包俠們也希望能推廣「餐廳食物打包帶走」的理念,徹底落實剩食不浪費。
公益傳播基金會執行長唐平榮表示,很感謝能有這個機會邀請到愛心麵包俠來基金會受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挨餓,但有更多人不經意地在浪費糧食,如果能因為我們的傳播,讓更多人加入傅柏然等人的愛心麵包俠的行列,讓今後的剩食都有除了垃圾桶以外的去處,相信世界上與「餓」的距離為零的人就能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