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危險捨身救援,見義勇為的拼命三郎

文/邱羿慈‧朱珆萱

秉持家父精神,化作英雄使命感

台灣位於板塊交接處,不可避免地震的襲擊,即便做好防範,仍不敵大自然的威脅。2016年2月6日的清晨,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震碎無數幸福家庭,可謂台南人心中永遠的痛,原以為最安全的堡壘,反而成為天人永隔的災害現場,台南市永康區的維冠大樓是該次地震中最嚴重的災區,原本一幢幢筆直的大樓,因地震瞬間夷為平地,倒塌堆疊的房屋更加深搜救的困難,為了能盡早救出所有受難者,來自四面八方的民間團體一同投入救援行動。

「嘉義縣救難協會」為民間組職的救難團體,協會成員平日在各自的工作崗位打拼,接到任務需要協助才會放下手邊的工作前往協助,此次救援是徐紹唐理事長最難以忘懷的救援任務,他親自帶隊前往搜救,但事發期間恰逢父親癌症末期而留院治療,雖然掛心癌末的父親,但是仍以救人為重,他與弟兄們在事發第一天就到達現場搜救,直到第三天接獲病危通知,才緊急趕回家,陪伴父親走完人生最後的路,徐紹唐很感謝父親與妻子的鼓勵,多虧親愛的家人支持,自己才可以無後顧之憂的投身搜救隊。

視救人為使命的徐紹唐幾乎將半輩子的人生奉獻在救災,他的父親生前曾是社區巡守隊的一員,耳濡目染之下自己也加入巡守隊,後來又加入嘉義縣救難協會,一直以來徐爸爸鼓勵徐紹唐投入救援工作,有人說兒子是看著父親的背影長大,父親的一言一行將會烙印在兒子的心中,徐爸爸的大愛也深深地影響了他。

時任總隊長徐紹唐紀錄維冠大樓搜救英雄們討論情形

倒會危機,拼命三郎在所不辭

起初,受到朋友的感召投入救難隊的行列,一路上從救難隊員、搜救隊長到接任理事長,一切是因為救難的使命感;每當災難發生,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的無名英雄們,無懼辛勞與自身安危,穿梭在倒塌的危樓中,搜索生存者的蹤跡,他們的出現無疑是給了受害者一劑強心針,精實的救難隊伍,除了消防隊員外,全是自發性幫忙的民間團體,平時是士農工商的一份子,平凡卻懷抱一顆不平凡的熱心,在接獲消防隊的通報後,披上救難隊的制服,以最快的速度,趕往搜救現場。

驚險的搜救現場與死神拔河分秒必爭,越快完成行動越有機會多拯救一條寶貴生命,而搜救隊員們常常是各懷絕技,不論是陸海空的專業技能,或是有著專長興趣,加入搜救團隊不只能為協會加分,也能在猝不及防的救難現場多一份心力,有的是潛水好手,或是擁有攀岩執照,更有的堪稱捕蜂高手,為此協會也經常投入資源自主訓練與例行性更新設備,由於民間團體除了少部分由政府補助外,大多要自籌經費,徐紹唐更自掏腰包負責協會開銷,他笑著說自己代理理事長職務的期間薪水都投入在公益上了。

而拼命三郎的個性,也讓身邊好友津津樂道,協會原先的理事長因故無法繼續擔任,依協會章程需由常務理事互相推選代理理事長,但任何人都知道理事長的重擔並非輕鬆,依照章程,若無人接任,協會將面臨倒會危機,當時擔任常務理事的徐紹唐不忍心看協會就此倒會,咬牙撐起理事長的重擔,徐紹唐表示自己的協會有難,不能不幫。

救援鯨豚,喚醒海洋意識永續生態

嘉義縣倚山面海,海邊經常是救難協會的搜救重點,曾有一隻巨型抹香鯨擱淺在東石外海的蚵棚架,徐紹唐接獲通報後,立刻召集夥伴與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的鯨豚專家王建平教授一同前往解救受困的抹香鯨,依照教授建議使用棉繩綁住抹香鯨尾巴拖至外海放生,他與夥伴們駕駛快艇前往嘉義外海執行搶救作業,又在事發後第三天接獲通知,此次擱淺在美好里沙洲,受限於快艇吃水深度較深,沙洲無法行駛,因此改用三艘竹筏拖吊,歷經五天,動員超過400人,忍受鯨魚屍體腐臭味,終於拖吊成功,但不幸的是擱淺多次的抹香鯨仍宣告死亡,在解剖後發現胃部含有大量塑膠袋及魚網,因此喚醒徐紹唐的海洋意識,開始參與多次淨灘活動。

救援擱淺抹香鯨認知海洋生態重要性

從救難隊隊員晉升到總隊長再被選為理事長,擔任理事長期間為協會奠定穩固基礎,在他卸任後,也仍持續為公益付出;因為曾親身經歷,所以格外了解此份責任的重大,主動分憂解勞輔佐新任理事長,並且在歷經多次解救海洋動物行動後,深覺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缺乏經營,另外成立「嘉義縣救援協會」協助民眾捕蜂捉蛇,以更安全的方式解決人類與野生動物的衝突,經營永續生態,保留完整的自然資源給下一代,並不定期舉辦講座,教育兒童認識生態保護自身安全。

倒塌危樓看似怵目驚心,搜救隊仍不放棄任何倖存者直到救援完成
涉水搶救受傷黑面琵鷺,並加強永續生態行動

暖心英雄結合科技,伴失智者找回家路

協會位於人口比例失衡的中南部地區,青壯年人口大量外移,子女到外地工作,留下年長父母獨居,但多數長者在老人痴呆症發病初期不顯著,子女們往往容易忽視病情的嚴重性,導致走失案例頻傳,根據協會統計,嘉義縣一年約有20至30位通報走失的人口,當中又以老年人口居多,根據觀察走失的長者多會出現徬徨無助、眼神游移或尋找食物等狀況。

徐紹唐表示,「給人希望是天使,救人一命是菩薩,如果每個人多一份見義勇為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多一點雞婆,主動發掘路上老人家的狀況,人人都可以為無助的人們帶來希望。」

除了擁有見義勇為精神之外,同時他也是位很有想法且力行改變的人,他經常思考如何改善搜救的缺點。以協尋失蹤人口為例,他改變一貫協尋模式,化被動為主動,就過往經驗來說,家屬至警局通報後,警局再通知救難團體,但實際開始行動已經過了3至5天,結果時常不如人意,家屬的悲痛之情讓他心疼不已;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徐紹唐建議結合全國協尋專頁社團,通報各地區單位合力協尋,果然立竿見影,平安尋回的機率高於以往,目前協尋失蹤人口已成為嘉義縣就難協會的主要業務。

協尋人口分秒必爭,事前事後討論讓協尋更順暢

生離死別,英雄也有乏力的時候

即便救難英雄盡全力協尋失蹤人口,但並非每次都是快樂結局,協會過去也曾接獲一起通報,一對年長的夫妻尋找兒子,但在尋獲前已不幸過世,透過附近親友與鄰居轉知,該名死者因被高利貸追債而選擇自殺,留下三名孩童以及傷痛欲絕的老夫妻,協會考量老夫妻與孩童並無經濟能力,治喪費用將會是一筆沉重的負擔,便在社群上發布募捐消息,主動為他們籌措治喪費用,幸好在善心人士的協助下順利解決殯葬問題。

在救援現場面對多次生離死別的場面,英雄也會有乏力的時候,雖然改變不了天災人禍造成的死亡,但救難隊的出現,帶給死者家屬一份溫情與力量,藉由一次次的行動認知周遭的需求,進而改善救援行動的缺失,減少更多遺憾的發生,鼓勵民眾主動關心周圍大小事人人都可以是救難英雄。

理事長心有餘力主動提供物資給嘉義市啟智協會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