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冠綾 編輯/朱珆萱
在現今社會的趨勢下,台灣的城鄉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偏鄉獲得的資源有限,唯有改善經濟,才能改變弱勢家庭的命運,脫離貧窮的循環。
住在屏東縣高樹鄉的單親媽媽陳文靜,以課後安親班的形式,免費照顧偏鄉孩童,教導孩子自給自足,為孩子打造第二個家,幫助困境中的孩子,學習自立自強,健康平安的長大!
成立「慈惠善導書院」,是因為陳文靜曾經的傷痛。過去曾是家暴受害者的她,丈夫在婚後變成慣性家暴的惡夫,最後她只好賠上積蓄換回自由之身。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卻因缺乏父母的關愛,誤入歧途、入獄服刑。在探望監獄中的兒子時,兒子曾伸出寫滿電話號碼的手告訴她,獄中有許多誤入歧途的青少年,渴望著父母對他們的關愛與陪伴。但當陳文靜嘗試與這些父母聯繫時,卻換來一句句令人心寒的話語,這群父母認為孩子「一輩子撿角」,選擇放棄自己的孩子。
看著自己入獄服刑的兒子,以及被自己父母與社會放棄的孩子,那群弱勢少年渴望家庭的關懷卻被家人遺棄的挫折感,讓陳文靜選擇開始投入偏鄉教育工作,她深信這些孩子只要有人陪伴,心靈就不弱勢。「終止弱勢世襲」是她的夢想,因此開始積極培育孩子帶著走的能力,以及手心向下的骨氣,希望他們能靠著自己雙手,拿回人生主導權,翻轉自己的未來。
給貧童新未來,書院如溫暖的家
慈惠善導書院裡,沒有爭吵聲、沒有劍拔弩張的大人、沒有酒瓶、沒有恐懼,有的,是孩子們的歡笑聲與飯菜香。這裡的孩子除了一般學校的課業輔導、品德教育、補救教學之外,還要學習打掃清潔、烹飪煮飯等生活技能,以及下田學習種植蔬果等基礎農事,並將親自種植收成的有機蔬果、以及學習製作雞蛋糕,到市集進行販售。所有收入將拿來給付課輔費用,讓孩子從小學會自給自足,培養改變自己未來人生的能力。
「手心不向上,彎下腰手心向下工作,土地都會給機會,只要孩子們留根,用心耕耘都可以遍地開花」,這是陳文靜一直堅信的信念,她從來不申請單親媽媽的社會補助,因為她不想要自己的骨氣,被金錢消磨掉。獨立拉拔兩個孩子長大的陳文靜,特別能體會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同樣的信念也帶入自己成立的善導書院,與其接受並仰賴著別人的捐款與幫助,不如培養起自生謀生的能力,因此她將善導書院定位為社會型企業,建立安心蔬菜的販售平台,讓善導書院的孩子們靠著自己的雙手耕耘起自己的三餐與課輔費用。
善導書院給予的不只是一個課後照顧的安置場所,更是孩子們「陪伴教育」的第二個家!用陪伴關懷來彌補家庭照顧上的不足,為偏鄉弱勢兒童點亮一盞盞愛的心燈,照亮他們成長學習之路,讓他們在愛的關懷與社會溫暖下,孕育新的希望。並引領孩童至老人關懷據點服務長者,至獨居長者家中送餐,讓善的種子向下紮根,讓孩童學習感恩知足的心,並激盪老少世代交流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