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說故事」她找到了人生真正想做的事

文/蔡咏倪‧朱珆萱 編審/詹尹州

張琪惠,前幼教老師,是現任幸福列車車輪餅的老闆娘,以及樹仁桃園教養院的說故事志工。「我真的很喜歡說故事,人生繞了一圈才發現那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她的聲音輕緩,但很語氣堅定。

早上說完故事後,下午趕著去開店做生意。
父親離世前的那種空虛,令她沈思了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

張琪惠以前是幼教老師,她說會走幼教這條路的人,也許天生就有在悲憫這個特質。當幼教老師無疑是幸福的,對她來說,喜歡孩子,也很喜歡說故事,但同時也辛苦。除了一人要當多人用之外,常常下了班還忍不住擔心班級裡特殊反應的孩子,其實很累也很有壓力。

離開教職後,開始擺攤經營,現實面的壓力席捲而來,家庭、經濟,每天都忙得像顆陀螺,直到父親過世,她才開始思考自己想做什麼,並付諸行動。

張琪惠說父親從生病住院到過世的這半年,他回顧自己的人生,覺得很空白與遺憾,因此讓她有了重新審視自己的念頭。「我希望當我要離開時,看著自己的人生跑馬燈是感到充實的。

說故事就像是送禮,孩子開心的同時也帶給自己許多能量。

提到「說故事」,不管在什麼國家,大多數的人聯想到的都是父母哄睡的床邊故事,聽故事就像收禮物一樣,很少有孩子會拒絕的,當然,情況特殊的孩子也不例外。

「樹仁桃園教養院的院生年齡層分布廣,但大家幾乎都很愛聽故事。」張琪惠說她每次去講故事,都會根據當天班級的狀況去準備教具,年紀小一點的也許是準備可愛的指偶,年紀大一點的或許就帶真實的物品,譬如她曾帶蔬果去教養院,現場切開來讓大家摸摸看聞聞看,真實的去體驗級及接觸。因為院生的日常生活中,幾乎與外界隔絕,也沒有機會看到食物烹煮前的模樣。至於多帶的蔬果,其實是故意多帶的,會送給院方,算是幫院生加菜。

藉由說故事,讓大家可以接觸很多的食材。

過往擔任教職時因為總總考量與限制,總覺得想做的事情與能做的事情之間少了一點連結,從沒有想過這些經歷,在後來成為故事志工時幫上不少忙。現在一樣能夠說故事給孩子們聽,雖然還是有準備故事的壓力,但比以前更自由。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成為了教養院與外界的橋樑,幫忙傳遞教養院的需求,也幫助那些想幫忙但不知從何開始的人跨出助人的第一步。

用心去觀察,留意任何需要的什麼幫助。

當志工的過程中有時候也會覺得累,但說出去的故事,能夠讓他人受惠的話,自己也能因此變得更好。她說永遠忘不了第一次去說故事結束後,回家路上心裡的那份感動,幾乎是一路流著淚,因為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而令她最印象深刻的,是頭次接觸特殊的院生們,班級的院生有的比較好動,常常會起身離開座位,有的則是低頭不語,把自己埋進一個小世界裡。「一開始真的很不知所措,因為他們都好像沒有在聽我說話。」但第二次,她決定換個方式,離開講台走向每一個院生,讓每個孩子都能自己動手去翻動故事書。或是帶布偶教具給院生,使用互動式的方式。漸漸的才在後來的故事時間裡得到孩子們的回應。

「機會來了就去把握,但也要好好休息,幫這裡補充能量。」輕拍著胸口的位置,語氣溫柔卻堅毅。很多人都說她這樣早上說故事,下午還接著去做生意,真的很辛苦。但她覺得,她只是找到了喜歡、能做及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