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
媽媽的心,無私守護弱勢家庭/社團法人台灣陽光婦女協會

採訪:鄭智維 / 編審:詹尹州

『救一位婦女,就是幫助一個家庭!幫一個孩子,就是給家庭與社會一份希望!』,這是首次與社團法人台灣陽光婦女協會紀慧玉主任會面時,不斷強調的理念,一如協會名稱中帶有陽光,紀主任很熱情的邀約公益傳播基金會,前往他們位於台中市北屯區的手作坊認識他們,並分享多年來扶助弱勢家庭的經驗與成果。

社團法人陽光婦女協會成立於民國88年,由創辦人劉丁妹女士創立,據悉劉丁妹女士為受家暴弱勢婦女,在脫離家暴陰影後,投入婦運和社會改革的義行事工,深感若要達成兩性平權,應透過教育學習以提升婦女地位。協會起初創立名為「台灣原住民婦女陽光成長協會」,以協助原住民婦女及子女服務為主,隨著時代邁進社會結構變遷,服務對象擴及到一般弱勢家庭及其子女,自民國95年起正式更名為「台灣陽光婦女協會」,並將協會營運的棒子交接給現任秘書長陳淑圓女士手中,在陳秘書長的帶領下協會業務逐漸擴張茁壯,十幾個年頭過去,協會依舊堅守著創辦人扶助弱勢家庭的義行精神,透過更加專業化、多元化的服務,以家庭服務為核心,為需要長期陪伴之弱勢家庭提供完善照顧服務,替許多家庭資源有限、生活面臨困境的家庭,在迷惘之中照亮了一道曙光。

目前協會主要的服務區分為三大類型,分別為弱勢家庭子女課後照顧、弱勢家庭就業培力計畫以及食物銀行的物資發放,弱勢家庭課後照顧主要為了減輕家庭照顧上的壓力,尤其是弱勢家庭子女的教育陪伴,一直以來都是核心所要關注的;就業培力計畫則透過與勞動部的合作,幫助弱勢單親家庭照顧者,學習專長技能擁有穩固的經濟基礎。現階段在培力計畫中有設置陽光烘焙坊以及家事服務專業教學,許多受服務個案也因專技培力後經濟能力逐漸脫離困境,甚至有人成立家事服務公司,招募協會內的弱勢個案共同承包民間的家事服務工作,紀主任談到協會中許多個案在脫離弱勢後,仍不忘回饋協會提供後續資源,也因為協會的服務一直強調以家庭為核心,所有人就像大家庭一樣,具有豐富的凝聚力及動員能力,在NPO中實屬難得可貴。

此外民間的物資也會不斷的挹注到協會中,然龐大的物資可能造成使用分配不均及浪費的問題,為解決此一現象,協會於105年獲得家樂福文教基金會的支持,開始籌辦食物銀行,希望能夠讓弱勢家庭及經濟邊緣戶,獲得符合實際需求的物資,同時也能與這些受助家庭建立更良好的關係,以利於後續的家庭輔導服務,目前在台中市北屯區正在建構具規模的實體食物銀行,來取代現行試辦的小型物資福利站,以期未來在陽光實體食物銀行成立後,將替協會開創更加嶄新的服務視野與型態。

最後紀主任談到協會目前的資源多來自民間善款,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各項服務推動時常面臨到經費吃緊的窘境,但為了弱勢家庭的福利,再艱困也會持續替弱勢家庭提供照顧服務,也盼望能進一步透過媒體資源的挹注,讓他們能夠被更多社會大眾看見,募集更多資源來推廣扶助弱勢家庭的理念與精神;目前協會的陽光烘焙坊有販售愛心手工饅頭,除了給弱勢家庭專技培力的機會外,也拓展協會開源節流的契機,民眾若有興趣可搜尋「社團法人台灣陽光婦女協會」,來進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