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後投身海上救生 積極送愛傳承救人精神

文/唐靜芬 編輯/朱珆萱

在處處有溫情的台灣,熱心服務的公益社團甚為普遍,但以「海龍部隊退役人員」為主,以「吃苦耐勞、絕對服從」為傳承精神的公益組織卻是罕見;中華民國海上救生協會理事長李維禎說:「部隊裡的精神,將我們一千多個會員的感情緊緊繫著,只要有任務,那都是一呼百諾,立刻報到。」

承辦體育署救生員訓練,進行CPR教學。
海上的救難志工團隊,盼望更多熱血青年加入

中華民國海上救生協會理事長李維禎,曾是海龍部隊的一員,平時在漢聲雜誌社任職,一旦接到水域救難通知,便立即號召社團的弟兄們,化身為水中蛟龍,將溺水事件的傷亡降到最低。發生於2015年2月的復興空難,海上救生協會也參與了救難與打撈的任務。

「我們原本是一個封閉性的社團,大學長們希望集結退役的海龍部隊弟兄,施以救生訓練,讓大家在融入社會時,能有一技之長,更希望藉此將這項特殊的專長回饋於社會,助己救人。」談起社團的成立與轉型,李維禎接著說:「我們現在是一般公益社團,也對外招募有意擔任救生工作的社會青年加入。」談到是否有性別限制,李維禎笑了笑說:「歡迎女性加入!目前協會成員多為軍中退役的學長、學弟,女性會員極少,僅為2%至3%之間。」

為了提供最大的救難助力,海上救生協會的九個分會,已有苗栗、台中、高雄及金門四個分會加入該縣市消防局的救難志工團隊,新北市正在申請中,而台北市分會則是支援苗栗縣的救難勤務。

105年度為台北市身障朋友辦理「海好有你」活動,結束前享受海浪衝擊的樂趣。

腦性麻痺協會成員乘坐橡皮艇出海,笑逐顏開,玩得不亦樂乎。

「海好有你」,帶腦麻孩童安全戲水樂開懷

除了緊急支援救難工作之外,海上救生協會也協助各縣市辦理水域安全宣導活動,支援各機構辦理泳渡活動(例如:金門泳渡、金廈泳渡、南灣長泳等等。)並獲體育署認可辦理「救生員資格檢定」,更重要的是:他們每年定期為腦性麻痺兒童、身心障礙者,舉辦水域育樂活動──「海好有你」,讓這群平時很難有機會體驗海域活動樂趣的大、小朋友們,可以盡情、安全的享受徜徉在藍藍大海上。

「我們以每位學員由兩位海龍弟兄照顧的配置,全程帶領腦麻與身心障礙的孩童,乘坐海洋獨木舟、香蕉船、水上摩托車等不同的海上遊樂器材,安全的馳騁在鄰近海域。這些孩子平日根本不太有機會接近水域,一開始還會怕怕的,但玩了一回之後,就可以聽到孩子們開心歡呼與大笑的聲音不絕於耳,『我還要在玩一次』的請求也此起彼落。這就是我們所有會員最大的欣慰與收穫了。」當然,此時在岸邊可以稍獲喘息的孩童父母,臉上也盡是笑意。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李理事長告訴我們:「協會的會員們在為身心障礙孩童付出的同時,也經常會帶家人一同參與,他們的孩子看著父親(或母親)是如何服務社會、協助弱勢者,彷彿上了一堂寶貴的人生課程,會員子女的幸福感與服務熱忱也相對的比一般同年齡的孩子要高出許多。這是額外的收穫。」

在李理事長接受訪問的前幾天,他又正好接到桃園市腦性麻痺協會工作同仁的來電詢問:今年桃園區的活動何時舉辦?孩子們都熱切期待呢!理事長告訴我們,目前可確定的三場活動時間是:七月中在台北,對象是腦性麻痺患者;八月於台中為育幼院孩童與身心障礙者的體驗活動;九月在高雄帶領「唐寶寶」參與海上活動;其他各分會的活動也在緊鑼密鼓地規劃中。

一位身障朋友配置兩位會員協助,務必讓參與者玩得盡興又安全。
想擴大辦理公益活動,卻遇上難題

今年是海上救生協會辦理「海好有你」公益活動的第九年,其實在前兩年,協會應相關單位的請求,曾經擴大辦理;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現實問題,讓協會在今年不得不謹慎評估辦理的規模。李維禎感嘆地說:「我們辦理公益活動完全免費,所需的相關費用都是由擔任義工的會員們自行分攤。有一屆,因為參與的孩童較多,我們出動的會員人數就高達1200人,會員必須比學員早一天進駐活動營地進行勘查與布置,單是便當與住宿這兩項費用,就高達百餘萬,這已遠遠超過平日靠固定薪水養家的會員們所能負擔。」雖然有些活動獲得獅子會等公益團體的贊助,但仍是杯水車薪,如果無法獲得更多挹注,協會也只能量力而為,降低活動的報名人數。

夏日水域活動高峰期,協會提出多項呼籲

高溫酷熱的夏季,到溪邊戲水、到海邊衝浪,是最消暑的活動,卻也是海上救生協會最擔憂的時節。以其專業與這幾年的救援經驗,提醒喜歡玩水的朋友們:千萬不要以為潺潺的溪流、無風浪的海域便不具危險性,其實只要稍一不慎都可能危及生命,尤其大豹溪、新店溪等河流常暗藏致命危機。在進行水域活動前,以下呼籲希望大家都能謹記:

  • 不要深入不熟悉的水域,暗流、暗礁都在隱藏處。
  • 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遇到抽筋、暗流等緊急危難時,高度的恐慌會讓人失去原來具有的能力。
  • 不要穿牛仔褲或長褲下水,不適合的服裝也有危險。
  • 救人需要特別學習,不是人人可為。遇到有人溺水時,儘量使用裝備或周邊可取得的器物進行救援,例如:樹枝;千萬不要輕易下水,除非是萬不得已,否則很可能會造成:救人不成,自己也上不了岸的可怕後果。
  • 在戲水前,可隨身帶一個大的塑膠袋,遇到緊急危難時,可以灌滿空氣後綁緊,那就是救命的浮球。

李維禎強調,協會的每個會員都受過特殊的救生訓練,車上隨時都備有專業救生設備,以備不時之需。有一次在海邊辦理「海好有你」活動時,恰遇見一對情侶險些溺斃,幸好會員機警、專業,救回了兩個人寶貴的生命。

海上救生協會定期辦理救生員資格檢定。
快樂做、甘願受,更希望傳承「海龍」精神

海上救生協會的會員,對水域救難都有10年以上經驗,即使初加入的會員,也至少需有2年的經驗。而凝聚協會向心力與深厚情誼的,是超乎一般人想像的「部隊紀律」。李理事長直言:「對於協會的未來發展,我們並沒有太多想法,只有貫徹所有大學長們的初衷:傳承『海龍精神』,堅守『吃苦耐勞、絕對服從、忍耐到底』的信條,為社會付出我們的所有能力。」

海上救生協會現以已是開放性社團,非海龍部隊出身的年輕人陸續加入,他們也能落實這些信條嗎?面對這項疑問時,李維禎驕傲的說:「不要小看這些社會青年,他們正因為認同這份精神,所以才會加入,而且一旦加入,表現得比前輩、學長們更為投入。我相信這樣的精神,我們會一棒接一棒的傳承下去。」 社會一直在變,中華民國海上救生協會的公益活動也隨著社會需求一直增加,但這個特殊的、專業的、不斷付出的協會,有一項特質應該永遠不會變,那就是「海龍」的驕傲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