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唐靜芬 編輯/朱珆萱
「即使只剩下一碗飯,也要分半碗給可能會餓死的人。」爸爸說過的話,深烙在陳彥翰的心中,這是年僅28歲的他,能毅然挑起台東「孩子的書屋」經營重任的動力之一。
學校講故事爸爸,成了里仁為美的孩子王
在台東偏鄉部落,有九間「孩子的書屋」;在溫馨的書屋裡,有好聽的故事、和藹的老師,還有孩子的笑聲、以及吃飽打嗝的聲音。曾經,這是「陳爸」陳俊朗,用愛與生命經營的書屋;現在,交由兒子,年輕的小「陳爸」陳彥翰掌舵。
陳彥翰回憶著童年:「很小的時候,我爸做生意,很忙,忙到沒有時間陪我們。到了小學三年級,爸爸結束了經商,在家專心看書準備考書記官。那段時間我與爸爸變得很親近,我也才知道爸爸很會說故事。」有一天,陳彥翰問爸爸是否願意到學校擔任「故事爸爸」,父親一口應允,沒想到這一項任務,超出了陳爸原有的規劃,不但迅速成為孩子王,同時也為偏鄉的孩子開啟了一扇翻轉人生的大門。
「我爸說故事,活靈活現又喜歡吊胃口,總是在故事最高潮時嘎然而止,同學們都覺得意猶未盡,放學後就跑到我家來,要求爸爸把故事說完。」陳彥翰家住台東偏鄉的建和社區,那是個雞犬相聞的小地方,哪家的孩子被打、哪家的經濟困窘,大家都略知一二。孩子湧進陳彥翰家都已是傍晚時分,陳爸在說故事前總會先問:「肚子餓不餓?」即使煎個荷包蛋給孩子吃,也總能看到孩子們滿是欣喜的臉色。就這樣,陳家的曬穀場上常常擠滿了五、六十個引頸期盼聽故事並享用點心的小朋友;而陳爸的書記官考試,也無暇顧及了。
時間一長,陳爸漸漸發現許多孩子身上有著令他鼻酸不忍的處境:晚餐沒著落、父親酗酒後會家暴、學會抽菸的壞習慣等,於他開始介入輔導。「記得有一次,我們在聽爸爸說故事,有一個孩子的父親喝得醉醺醺地跑來,揪起孩子就是一頓打,我看了很生氣,衝過去找他父親理論,問他為什麼無緣無故打孩子?」當然,這件事最後在陳爸的妥善處理下落幕。陳彥翰看著父親所付出的一切,除了驕傲也有學習,不自覺地就當起了小助教。
陳爸投入的心力越多,越覺得對眾多孩子們的照顧尚有不足,於是成立了「台東縣教育發展協會」並承辦「月光天使」的專案活動,與早餐店及小吃店老闆商議,哪幾個孩子去吃東西,一律掛在「陳爸」的帳上,一個月之後再結帳。另外,為了輔導孩子們的課業,陳爸著手閱讀國中、小學的教科書,小助教陳彥翰也以小學生的年紀,越級讀完國中階段的所有科目,「當時我只想要助老爸一臂之力,沒想到那段時間的努力,竟讓我的課業成績大幅進步。」陳彥翰談及往事以及父親的大愛作為,不經意地露出「以父親為榮」的驕傲神色。
「孩子的書屋」是溫暖安全的家,更是快樂學習的地方
「孩子的書屋」成立後,多才多藝的「陳爸」使出渾身解數,不僅陪伴與教導孩子寫功課,同時還帶領大家彈吉他、練搏擊、雙節棍等武術,孩子們在快樂的情境下,自然而然地兼顧了身心的平衡發展。德不孤必有鄰,由陳爸一手打理的書屋,在不久之後加入了幾位老師的力量,能為孩子做的就更多了。
書屋不僅陪伴孩子,也提供了一個安全溫暖的環境。享用晚餐,可以讓家境困窘的孩子至少有一頓溫飽;放學後有個去處,能讓家暴或家庭突遭變故的孩子,有暫時棲身的避風港。書屋的每位老師同時扮演著朋友、老師與「爸、媽」的角色,因應孩子的實際需要,隨時給予他們關懷、教導與保護。「我爸總是說,讓孩子有穩固的生活、安全的環境,才能讓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快樂地走下去,而且有個可以期待的未來。」陳彥翰把父親的信念轉述了一遍。
在「快樂式學習」的基礎之下,陳彥翰在寒暑假期間一定會協助父親辦理各項戶外探索的「挑戰式學習」。國小生參與的是「單車環島」,馳騁在綠色公路上,認識台灣的城市與鄉村;為國中生規畫的是「獨木舟環島」,在藍色公路上,引領孩子們看看東海岸有多麼美,也見識到西海岸的汙染有多嚴重。現在,陳彥翰承繼父親的構想,正著手辦理「登山越嶺挑戰」,預計七月中進行路線探勘,七月底正式出發,屆時,書屋的老師們將會帶領一群孩子從知本林道入山,行經小鬼湖,再從屏東霧台大武部落出來,回到溫馨的書屋。
提到挑戰式學習,目前正忙於籌辦「陳爸」紀念音樂會的公關組長周杏蓉想起了一件往事。從小學就進入書屋學習的「小華」,是個內向、排斥參加任何戶外活動的孩子;幸好,老師們的殷殷耐心與鼓勵引導戰勝了小華內心的恐懼,2018年她終於點頭願意參加「獨木舟環島」活動,並自啟程前三個月,利用周末假期接受技巧與體能等基本的行前訓練。第一天,小華才開始20分鐘就暈船了,感情有如兄弟姊妹的書屋同學們紛紛上前安撫她。或許是老師的鼓勵與同伴的支持起了極大的作用,小華沒有斷然放棄訓練,依然每次準時到場練習。
在出發環島前,書屋的老師與教練們都會讓孩子學習風險評估系統;正式環島的三十天,每天出航前,帶隊的老師們也都會依照當日的天氣、海流、海浪、風向以及船隊人員身體狀況等,來謹慎評估是否要出航。小華在環島過程中一連暈了、吐了20多天,就在環島結束前的三、四天,奇蹟發生了;那天的風浪有點大,幾乎所有人都暈船、感到不適,竟然只有小華可以乘風破浪的向前划行,沒有任何暈船症狀。從那之後,小華的心似乎被開啟了,各項挑戰她都毫無懼色的迎向前去。
在小華高二時,書屋獲得一項「海外營隊」的訊息,參加者須以英文提出書面申請,並且參加面談,獲得錄取之後再隻身前往大陸參加活動。「小華」對這項活動表達了高度的興趣,在書屋老師們的協助下,順利通過了各項審查,開心地參加海外營隊活動。營隊結束、準備返台的當日,遇上颱風影響飛機航班,「小華」不慌不忙地自己聯繫營隊主辦單位窗口,詢問可否回營隊多留一晚,並且打電話向書屋的老師們報平安,隔天再搭乘班機安然返回台灣。「小華」從一個向來背對挑戰的孩子,成長為欣然面對挑戰,從容應對未知變數的青少女,書屋的老師們實是功不可沒。
在書屋成長的孩子,不僅學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同時也把「陳爸」與每一位老師付出的愛,繫在身上,以積極、實際的行動,在台東偏鄉推動各項有益於他人、有助於社會的事:目前在台東建和地區負責部落文化復興的承辦人員,多是當年在書屋聽「陳爸」說故事的那群孩子呢!
陳爸驟然辭世,彥翰天人交戰,提前接棒
陳彥翰受父親的影響很深:「小時候看到爸爸為了考書記官而努力,我也在小學六年級時寫下了我人生每個階段的目標:國中畢業後,我一定要考取『雄中』或『建中』;大學一定要唸台大法律系,並且在大二時先取考書記官,大三、大四接著考司法官,這樣我畢業後就可以直接就業了。」雖然在唸大學時,父親曾與他提及接掌書屋的話題,但彥翰並未把接棒之事列為心中的首要考量,直到大學畢業後,想起了與父親曾有過的共識,便回到台東與「陳爸」一起照顧書屋的孩子們。「那時,我與父親有個五年接班計畫,沒想到爸爸在去年(2019)驟然過世,我不得不提前接下書屋的重責大任。」陳彥翰說話的聲音,瞬間低沉了許多。
「陳爸」離世,「孩子的書屋」不能沒有人主事,陳彥翰陷入天人交戰中。基於對父親的濃厚感情,他想沉靜一段時間,好好的與父親對話;但書屋已然是公共財,必須要維持正常運作,許多人催促他立刻接掌董事長職務。在內心拉扯了一小段時間之後,他決定要將父親的精神與風範傳承下來、發揚光大,毅然以28歲的年紀,接下了重責大任。
「我會努力完成父親已經著手推動、但尚未完成的工作,包括『育成專才』以及『創立產業』,務求書屋的經費能自給自足。」彥翰對於已有20年歷史、目前有170餘位孩子的「書屋」擬定完整並具前瞻性的規劃。在每日例行的陪伴與照顧方面,他將書屋的老師們依其專長,分為「命師」與「業師」兩大類。負責為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建立正向情緒與人生觀、開導生命疑惑者,是為「生命的導師」;教授學生課業或運動、音樂、舞蹈等多元課程的老師,即是傳道、授業的「業師」。另外,「挑戰式學習」的辦理,未來可能也會加入「帆船環太平洋」、「熱氣球俯瞰台灣」等項目,讓孩子們對書屋辦理的活動,能持續抱持熱情、開展人生更大的視野。
聊著聊著,彥翰想起小時候當父親小幫手的那段期間:「我原本功課不好,考試成績總是吊車尾,但自從為了當小老師,努力讀了國中課本之後,我的成績一日千里,變成全校第一名!」此外,先天扁平足的他體能也不佳,剛開始「陳爸」要求他跑學校操場5圈,雖然僅僅1000公尺,但已讓他上氣不接下氣、體力不支了。「有一天,我的表妹多跑了一圈,我不願輸給她,我就一直跑、一直跑,沒想到竟然一口氣跑足了25圈!」陳彥翰的鬥志連自己都想像不到,自此之後,他不僅成為學校田徑隊、籃球隊以及拔河隊的校隊,同時也變得更有自信。「孩子就像一顆種子,不知道在哪種土壤、什麼樣的水質下,會自然的發芽。」以自身的經驗為鏡,要讓書屋的孩子們在良好的育才環境下學有專長,期望每顆種子都能發芽、茁壯。
目前書屋已有一間咖啡育才中心——「黑孩子黑咖啡」以及供應咖啡屋所有點心的「烘焙坊」。咖啡屋的成立是「陳爸」商請「湛盧咖啡」老闆協助的,店名也是「陳爸」想的。
培養書屋孩子多一項專長,期盼社會多一點同理心
「黑孩子黑咖啡」的手沖技術與咖啡豆品質,仰賴「湛盧咖啡」的指導與協助,而服務的模式則是「陳爸」與老師們討論出來的,基本上仍以「教育」為主要內涵,即使孩子們做得不好,也會以鼓勵代替責備,給予寬容、體諒。自陳彥翰接掌董事長之後,他思索著:這些孩子將來必定要進入社會職場工作,如果服務的品質不夠專業、做事的方法沒有效率,不但降低的競爭力,同時也會讓孩子承受更大的挫折感,對涉世未深的孩子們而言,反而是殘忍的。因此,他開始尋找專業經理人來教導咖啡屋與烘焙坊工作的孩子們,並且把經營的模式制度化,比擬一般公司,務必讓孩子們學到真本事,未來才能在社會上站穩腳步,挑起養家活口的基本責任。
陳彥翰表示,許多非營利組織都經營得非常辛苦,需要四處募款,甚至像他父親一樣,將家庭的積蓄全部奉獻出來。他希望『黑孩子黑咖啡』與烘焙坊,在不久之後能藉由「產業專業化」,為書屋提供充足的經費,更希望這個成功的經驗能複製到其他公益團體,減輕他們的負擔。陳彥翰不諱言,以目前台東的產業結構,實在很難留住年輕人,長此以往下去,弱勢家庭與需要被照顧的孩子會持續不斷增加,而根本解決之道就是振興台東的經濟。在陳彥翰的遠程目標中,他將以「孩子的書屋」為品牌號召力,讓外部的資源可以和當地的企業、商店串聯起來,並以台東特有的「溫泉」為平台,全面提升觀光產業,到那時,年輕人願意從外地回來謀生、照顧家庭,弱勢孩子的家庭問題就可慢慢迎刃而解了。
訪談接近尾聲,陳彥翰還有一些心裡話,想要呼籲社會大眾:「我們都會同情並協助弱勢的孩子,但鮮少有人會對酗酒的父親或打小孩的爸媽給予『同理心』。我相信沒有一個父親會以家暴孩子為樂,只是他們在工作上或生活中缺乏成就感,甚至從小就是在暴力環境下長大,除了用拳頭,他們不知如何正向管教小孩,那樣的父母應該也是很無助,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的。」
他也時常告訴身邊的朋友,對於周遭出現的惡行、惡言,不要驟然下斷語,也不要以異樣眼光看待,我們只要多一點「同理心」,就能在有形、無形中成為翻轉他人一生的「善意第三人」。這就是在「陳爸」言教與身教下成長的陳彥翰。我們期待有更多人能以「同理心」對待身旁認識或不認識的人,讓更多的善行義舉溫暖、美化這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