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直播教中文、籌辦協會匯集資源 新住民事務推動者

同為新住民的越娥,隨時關注著東南亞姊妹們或移工們的需求,有時透過網路社群聆聽他們的聲音,有時則在真實互動中瞭解他們的處境,很多時候只是聊天中聽到某個姊妹跟她說了什麼話,就久久放在心上,思忖著如何幫忙解決。

從戰亂的國家而來 臺灣是第二個家

對於維德而言,在臺灣生活超過30年,早已經是臺灣人,七年前他放棄黎巴嫩國籍、取得臺灣身份證。「拿到身份證就是臺灣人了,如果有人說我是外國人,我會生氣」,說到這裡,他笑了笑說:「我有好幾件印有臺灣國旗圖案的T-shirt,穿在身上可以告訴別人我是臺灣人」。

面對身份差異 需要來自家人的支持

來自泰國的新住民黃怡貞,笑起來有種溫暖的氣息,她的個性也如她的笑容一般:熱情、積極;她用這樣的態度化解了可能隨國際移動而來的語言、環境、身份認同等問題。

生活苦也不埋怨 樂當志工

想過去曾經經歷的苦日子,芸湘從未感到埋怨,她說:「我不求吃得好、住得好」,也不介意別人怎麼看她。「的確,有些新住民會被瞧不起,尤其,很多阿公、阿嬤看到新移民就說,『妳們嫁來臺灣很好、很幸福喔』」,每次姊妹們聽到這種話都覺得有苦難言,但她不介意,還會安慰她們放開心胸。

先生車禍 凡事依賴的小女孩瞬間長大

中國籍新住民龔麗是婚姻移民,十多年前與身為台商的先生相識、婚後回到台灣共組小家庭,由於年紀相差懸殊,先生對她總是呵護有加,除了照顧小孩外,幾乎不用費心任何事,生活簡單而幸福;直到三年前,先生意外出了一場車禍,這個凡事依賴先生的「小女孩」才被迫一夕之間長大。